習近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這段話出自2019年4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富含哲理的話如今已廣為人知、深入人心,更在生動實踐中開花結果、惠及民生。“綠水青山”指的是生態環境,“金山銀山”說的是經濟發展。兩者間有何關系?這句話給出了答案: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基,保護好生態環境,走綠色發展之路,人類社會發展才能高效、永續。也就是說,新時代中國發展追求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三面環山,一條小溪從山間流過,竹海連綿,風光甚好,這是浙江湖州安吉縣的余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就在這里誕生。30多年前,余村村民以賣竹子、采礦山為生,“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村莊富了,山卻禿了,河也枯了。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余村從靠山吃山轉向養山富山指明方向、堅定信心。2020年3月,時隔15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余村。看到余村成了青山疊翠、游人如織的美麗鄉村,總書記十分高興。他說,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余村的蝶變是將“兩山”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開始和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兩山”理論在中華大地上書寫更多綠色發展新篇章。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全面開展,長江、黃河大保護深入實施,對山水林田湖草沙實施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建設……全國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藍,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還成為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從余村到全國,從中國到世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讓人們看到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關系,給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希望和經驗。對這一科學論斷,我們仍要堅定堅持,深入實踐,不斷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本期解讀:陳銳海 央廣網評論員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