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山深處的南宮山,群山連綿起伏,氣象萬千的云海托起初升的紅日,映照著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景象。“我們紅日村今年要創建‘千畝苦蕎園區’,幾乎覆蓋全村所有通公路的高山土地,目前已經完成了土地流轉、籌集啟動資金、破荒復墾、播種等工作,下一步將努力做好苦蕎田間管理,爭取實現苦蕎大豐收!”中建八局西北公司駐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紅日社區第一書記袁凱介紹道。
生長旺盛的苦蕎田。袁凱攝
2021年,袁凱和高達接受公司委派的任務,來到陜西安康嵐皋縣南宮山鎮紅日社區駐村,分別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員,全身心地投入到鄉村振興事業中。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駐村以來,袁凱和高達與村民們同吃同住,每天認真開展入戶走訪,并帶領工作隊多次深入田間地頭,謀劃社區全域產業發展。2022年春季,為積極響應國家糧食安全號召,袁凱帶領紅日社區工作隊緊抓春耕生產黃金期,建立起了紅日社區苦蕎園區,采取苦蕎+黃豆輪作的模式,一季度共復墾撂荒地400余畝,播種苦蕎500余畝。
袁凱與村民在農忙間隙一起吃午飯。高達攝
“通過召開小組會、院落會,我們動員村民發揚不等不靠精神,自發入股了61000元,解決群眾園區就業40余人次,增加勞務收入45000元,增強了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袁凱表示,目前他們正在考察苦蕎深加工設備,準備延伸產業鏈,增加商品附加值。
不僅如此,袁凱和高達還帶領工作隊建立了紅日社區 “低山水稻+稻花魚,中山魔芋+花椒,高山苦蕎,種養殖相結合”的全方位立體化產業結構。他們充分發揮地域特色,將500畝的魔芋園區擴建至700畝,農戶分散林下種植、堆坑栽100畝,農耕發展勢態良好;新增稻花魚養殖基地20畝,實現了養魚稻谷雙豐收;精心管理200畝花椒園區,計劃每畝增收500元;同時豬、雞、牛、蜜蜂等畜禽養殖業保持穩定發展。
“以前我們總想著出去打工賺錢,現在家里通過稻田養魚這種模式,每畝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四五十,日子過得越來越有盼頭了,相信以后會越來越好。”紅日社區村民鄒昌勝說。
紅日社區稻花魚養殖示范基地。袁凱攝
帶著村民共同致富是他們的光榮使命,守護大家的生命安全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陜南是暴雨及地質災害高發區域,2021年7月至10月,先后四輪極端強降雨襲擊了嵐皋縣。看到岌岌可危的山體、急需轉移的群眾和被泥石流沖毀的道路,袁凱和高達毅然選擇帶領工作隊投入到防汛防滑戰役中去,他們挨家挨戶地查看房屋基礎及排水設施,徹夜監控滑坡點情況,轉移溝邊戶、滑坡點群眾,累計轉移群眾65戶、192人次,全力保障了社區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轉移群眾。王小金攝
雨停后,袁凱和高達帶領工作隊第一時間組織村民開展生產自救工作,找來挖掘機、鏟車及時清理泥石流,疏通中斷的道路,統計農作物受災數量并聯系保險公司進行了理賠,及時修復受損農田,還為房屋受損的群眾申請專項維修資金,完成了房屋維修工作,幫助村民重建被暴雨破壞的家園。
自2018年以來,中建八局西北公司已累計向南宮山鎮紅日社區輸送幫扶干部4人,并多次來到紅日社區開展黨建聯建對口幫扶活動,調研參與紅日社區各項事業發展,幫助社區購買稻花魚苗、愛心超市積分兌換、慰問低保、五保戶老人,聯動學校開展義務植樹等活動,與社區村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南宮山鎮花里中學開展的植樹活動。曹萌攝
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探索新的途徑,重點打造土特產銷售直播間,拓寬農副產品銷售渠道,打通限制產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并在社區全面開展院落亮化工程、老舊土坯房提升改造工程,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日出東方,照亮前路。袁凱和高達深知身上的責任之大,肩上的擔子之重。“未來,我們將全力以赴帶領全體村民,共同將紅日社區建設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為陜西省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一張張笑臉在這里綻放,一株株苦蕎承載著希望,這輪大山深處的“紅日”,正朝著群山之巔,冉冉升起。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