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4月29日電題:曹縣青年:靠花式調侃出圈之后……
新華社記者蕭海川、閆祥嶺
28日一早,30歲的張哲瑜就來到“曹獻優品”展銷中心,抓緊時間布置展品。“過段時間我們準備請一批主播,免費幫那些深藏的優質農產品進行直播帶貨。”
“曹獻優品”展銷中心位于山東菏澤的曹縣。去年這個時候,因為一位年輕主播用方言喊出“山東菏澤曹縣666”,隨即,“北上廣深曹”“宇宙中心曹縣”等花式調侃讓身處魯西南腹地的曹縣在社交平臺火爆出圈。
作為內陸農業縣的曹縣,近些年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農具”從鋤頭變成手機,“平臺”從黃土地變成網店,古老的鄉野不斷散發新活力。
如今,電商企業超過5500家、網店數量超過6.6萬個、19個“淘寶鎮”、168個“淘寶村”……曹縣連續四年被阿里巴巴評為全國第二“超大型淘寶村集群”和“江北最大的淘寶村集群”。曹縣所在的菏澤市,2017年獲批“全國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其農村電商發展典型經驗在山東全省推廣。
菏澤曹縣e裳小鎮的外景。(受訪者供圖)
潮水退去、調侃不再,曹縣的年輕人們依然在為夢想打拼,務實求新的奮斗追求奠定了家鄉底色。
【30歲小伙直播嘗鮮觸動心弦】
張哲瑜在電腦里保存著一張訂單的信息,收貨地址是距曹縣上千公里之外的云南省。“這是我去年12月做第一場直播帶貨時,下單距離最遠的客戶。我覺得很有紀念意義,因為開了個好頭。”張哲瑜笑著說。
那場直播,張哲瑜本來沒有抱太大的希望。“那是我第一次出鏡,也不會多少直播技巧,加上主銷產品是本地鮮藕,想著賣個幾百單就不孬了。”沒想到,第一次試水直播,他就獲得了4000多份訂單。
這讓張哲瑜一下子開了眼界——“原來還可以這樣賣貨”!
說起來,張哲瑜做電商也有不少年頭了。2013年大學畢業后,他回到老家曹縣,選擇做一名“新農人”。他立足當地黃河故道濕地的資源優勢成立的萬畝荷塘水產種養合作社,如今已發展成集種植養殖、旅游觀光、農產品開發、電商銷售為一體,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合作社。
“以前是依附于線下渠道來做;現在,要把40%到50%的精力放在直播銷售上。”張哲瑜說,直播帶貨等新興電商形態,是對淘寶網店等傳統電商模式的一場變革,自己要主動適應這種業態變化。
這些天,張哲瑜既琢磨著自己公司直播的事,也想著如何讓當地政府打造的縣域電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曹獻優品”的優質農產品走進直播間、跟上熱點。
【“90后”女電商不斷尋找新門路】
“90后”女電商趙婧也想通過直播為漢服銷售找一條新門路。
漢服、表演服與木雕是曹縣電商產業的代表產品。曹縣的漢服銷售額能占到全國同類市場的近三分之一。目前,曹縣大集鎮已成為區域電商中心,帶動當地110個村表演服飾產業的發展、7個鎮街木制品的網上銷售。曹縣已建成1個省級電商特色小鎮、4大電商產業集群和國內少有的木制品跨境電商產業帶。
曹縣e裳小鎮電商孵化園內的漢服展廳一角。(受訪者供圖)
趙婧就是大集鎮人。她和丈夫從淘寶店做起,2013年開辦了自己的服飾企業。“往年這個時候,貨已經變成了錢。今年到現在還壓著兩個倉庫的貨,所以要想想辦法。”趙婧說。
直播間怎么設置、如何聚攏人氣、哪些廣告用語是不恰當的……趙婧邊走邊看、邊問邊記。“直播帶貨,的確是很不一樣的經營業態,我要從零學起。”趙婧盤算著5月6日上線直播,主打兒童漢服這一品類。
趙婧告訴記者,她自己準備出鏡當主播,直播場地就設置在企業的一線生產現場。“質量過硬、價格合適,就不怕賣不出去。當年的網店就是這樣做起來的。”趙婧說。
【返鄉博士哥提前布局謀突破】
36歲的博士胡春青,被家鄉人親切叫作“博士哥”。28日一上午,他都在和企業電商部、新媒體部的負責人討論新款漢服定版細節。“我們馬上要推出三四款新版漢服,直播銷售的賣點、定版圖片的細節、吸引人氣的優惠都要在四五天內確定。”胡春青說。
2020年12月11日,在曹縣e裳小鎮胡春青漢服工作站,胡春青在整理展示的服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近年來,曹縣加快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推縣域電商產業向區域化、集群化發展。曹縣還設置了33處返鄉創業服務站,已吸引8.6萬人返鄉創業,其中不乏像胡春青這樣擁有博士、碩士學歷的高層次人才。
新面孔、新產品、新氣象越來越多。胡春青告訴記者,2018年選擇返鄉創業后,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鎮上的年輕人多了起來。“一個地方,年輕人越多才會越有活力,發展才更有動力。”他說。
菏澤曹縣舉辦“2022首屆短視頻直播大型線下免費公開課”活動。(受訪者供圖)
如今身為曹縣漢服協會會長的胡春青,已把目光投到了未來。“在去庫存、保持資金流動性外,我們投入了六七十萬元來加強研發,瞄準的是今年下半年。”胡春青說,當應季銷售遇到困難時,不妨著眼長遠布局。
正是眾多青年人的努力,讓曹縣“電商名城”的名片越擦越亮。當地以規范化、系統化、市場化建設為抓手,加快塑造電商品牌,助推電商產業迭代升級,并為返鄉青年等群體提供精準培訓,為建設美好生活凝聚更多青年力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