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在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一個月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深入體育場館、媒體中心、訓練基地等,實地了解籌辦備賽情況。
1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備賽工作。這是4日下午,習近平在二七廠冰雪項目訓練基地速滑館,向參訓運動員、教練員表示慰問。
自2015年冬奧申辦成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五次實地考察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如今,北京冬奧會籌辦已進入沖刺倒計時。
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
“中國做好了準備”
回望中國冬奧足跡,一幅冰雪畫卷徐徐展開。
2019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夕在北京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指出:“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來之不易、意義重大,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高度契合。”
“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理念一路引領,冬奧籌辦之路走得踏實穩健。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嚴峻挑戰,但冬奧籌辦工作標準不降、力度不減。隨著倒計時牌的不斷翻動,12個競賽場館已全部完工并全面具備辦賽條件;3個冬奧村、主媒體中心等非競賽場館已交付使用;無障礙設施環境全面提升,可以滿足舉辦冬殘奧會的要求……
2021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張家口考察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時指出:“我們不僅要辦好一屆冬奧盛會,而且要辦出特色、辦出精彩、辦出獨一無二來。”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內景。
“冰絲帶”“雪如意”“冰玉環”“雪飛燕”……這些名字充滿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現代化場館,成為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靚麗名片;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讓北京冬奧會首次實現綠色電力全覆蓋,翻開奧運史上新篇章;飽含科技元素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被國際雪橇聯合會執行主席譽為:“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場館的建筑設計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互聯網,發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
2021年12月31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習近平主席書架上擺放著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活潑可愛、引人注目。
總書記的話語堅定自信:“我們將竭誠為世界奉獻一屆奧運盛會。”
冰雪之約,情牽五洲;雙奧之城,世界矚目。
“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
習近平總書記喜愛冰雪運動,小時候經常是放學回家一撂下書包就上什剎海滑冰。
2017年2月,在北京五棵松體育中心觀看青少年冰球和花樣滑冰隊列滑訓練后,總書記向小隊員們講起自己年少時在什剎海滑冰的往事,對當時家里給買的冰鞋記憶猶新。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體育館同短道速滑運動員交流時說:“現在我國冰雪運動的態勢是冰強于雪,冰上運動要鞏固優勢,再上新臺階;雪上運動要奮起追趕,惡補短板。”
2014年2月應邀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期間,習近平主席對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內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
曾經“不進山海關”,如今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走向大江南北;“冰雪運動進校園”廣泛開展,在更多孩子心里播下冰雪運動的種子;“百城千冰計劃”讓更多城市擁有室內冰場,冰雪運動從冬季向四季延伸。乘著北京冬奧會的東風,冰雪產業蓬勃發展,冰雪運動正進入千家萬戶的生活。
1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備賽工作。這是4日上午,習近平在國家速滑館考察。
此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展”時指出,這些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冰雪運動,提前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盛贊,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將永遠地改變冬季運動的風貌。
“不斷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體育強國的基礎在于群眾體育。
2019年1月31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時指出:“普及冰雪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與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也是契合的。”
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張家口考察冬奧會籌辦工作時指出:“人生幸福快樂,強身健體十分重要。”“我們申辦北京冬奧會,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快速進步,推動全民健身廣泛開展。”
冬奧申辦成功以來,群眾冰雪運動猶如“滾雪球”般不斷發展壯大。為更多人帶來健康與歡樂,為美好生活增添時代光彩,北京冬奧會展開了宏大的舞臺。
“我們將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推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平衡發展,推進全民健身事業,不斷提升人民健康水平。”2017年8月,習近平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時強調。
這是總書記的深邃思考與戰略擘畫,引領著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建設。當冬奧會的腳步日益臨近,中國與奧林匹克運動再度攜手,正翻開全新的篇章。
讓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這也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題中之義。
同筑冰雪夢,一起向未來。
統籌:趙嘉鳴
撰文:劉書文
策劃:杜尚澤、薛原
照片:新華社(拍攝:謝環馳、鞠鵬、鞠煥宗,圖片統籌:賴向東、畢曉洋)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