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省外貿逆勢上揚,進出口總值達到3772億元,較2019年增長7.3%,創歷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繼續實現大幅增長,進出口總值達到2229.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1%。
一、當前我省外貿企業特別是民營外貿企業經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研究分析國際市場貿易形勢的能力不足。外貿企業“專、精”特色明顯,對單一行業、產品依賴" />
記者 杜靜波 攝
8月24日下午,省政協月度協商“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座談會召開。
省政協常委,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毛亞社介紹:
2020年,全省外貿逆勢上揚,進出口總值達到3772億元,較2019年增長7.3%,創歷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繼續實現大幅增長,進出口總值達到2229.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1%。
一、當前我省外貿企業特別是民營外貿企業經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研究分析國際市場貿易形勢的能力不足。外貿企業“專、精”特色明顯,對單一行業、產品依賴性較高,一旦行業或產品出現貿易爭端,就容易對經營造成嚴重沖擊。例如去年發生的制裁新疆棉花事件,對我省眉縣、乾縣等地的紡織企業造成了一定影響。
二是銀行信貸產品與外貿企業現金流特點的貼合度有待優化,“融資慢”問題仍然存在。外貿企業以訂單式生產、貿易為主,組織生產和如期交貨能力至關重要,對信貸產品需求特色突出,一個需求是“急”:訂單來了,最好能馬上拿到信貸資金保障生產;另一個需求是“成本低”:回款了,最好能及時還款,新訂單沒接到之前可以節約利息成本。各銀行隨借隨還類信貸產品優化及推廣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是銀行未能有效平衡服務實體經濟和穩健經營關系。銀行幫助企業紓困的關鍵在于保障資金鏈安全穩定,保住數量龐大的各類外貿市場主體,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持續發揮紓困解困工作效能,是應對疫情和外部環境變化沖擊的根本。部分銀行承受風險管控壓力,對外貿市場主體的紓困覆蓋率有待提升。
四是銀行對外貿企業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機制不完善,銀行體系合力效能不突出。銀企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融資難、企業應對匯率風險能力不足問題,應該作為銀行向外貿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重點。各銀行在發揮自身定位及專業服務優勢,幫助外貿企業提升競爭力和抵抗風險方面,銀行間缺乏長效溝通合作平臺。
二、工作建議及措施
一是加強對外貿企業的國際貿易形勢指導,提升企業預判和應對外部經營環境能力。外貿主管部門要注重培養企業分析研判國際政治、經濟和貿易形勢能力,建立定期集中講授和分行業輔導機制,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和發展能力。
二是推廣隨借隨還類貸款,提高融資便利性降低融資成本。以最高額流動資金貸款為代表的隨借隨還類貸款產品,既“快”又“便宜”,是最貼合外貿企業現金流特點的信貸產品。以陜西信合信貸產品為例,一次簽訂最長三年期的最高額借款合同,合同期內企業通過手機銀行、企業網銀等電子化用款渠道,就能實現提款秒到賬、還款秒入賬。
三是以時間換空間,將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與無還本續貸等紓困措施接續,增強金融供給延續性。國家已將階段性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延續到年底,銀行“不能只盯著經濟小賬,要算社會大帳”,綜合運用延期還本付息、無還本續貸等多項措施幫助企業紓困,使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外貿企業不僅“活下來”,更要“壯起來”、“跑起來”。寶雞地區部分銀行幫助鈦加工出口企業紓困,就保障了市場主體經營穩定,外貿訂單持續好轉。
四是開展“穩外貿穩外資”綜合金融生態建設,將應對疫情的短期金融服務措施轉化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長期系統性舉措。各銀行要依據自身經營定位形成合力,以專業化金融服務優勢有效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要在大項目、大企業金融服務方面發揮領頭羊作用,相關政策性銀行要在外貿金融服務職能定位方面發力,地方法人銀行要做好供應鏈、產業鏈小微企業金融支持,涉外銀行要發揮跨境金融服務主渠道作用和國際化、專業化優勢,積極幫助外貿企業規避人民幣匯率波動造成的盈利損失風險。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