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習近平的小康故事丨“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2021-07-03 22:42:55  來源:新華社  


[摘要]脫貧致富靠發展,發展先行是交通。...

  脫貧致富靠發展,發展先行是交通。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交通事業,牽掛老百姓行路難,多次到基層調研交通運輸工作,聽民聲、察實情,作出重要指示,為交通運輸發展指明了方向。

  心系百姓行路難

  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的交通建設,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心中始終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地處滇藏交界處的云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是獨龍族主要聚居地,這里山高谷深,自然條件惡劣,曾是云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落后的地區。獨龍江鄉的道路交通好不好?鄉親們出行方不方便?習近平總書記一直記掛在心。

  云霧繚繞的云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2019年4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2014年元旦前夕,云南省貢山縣干部群眾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報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喜訊。

  收到來信后,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獲悉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十分高興,謹向獨龍族的鄉親們表示祝賀!獨龍族群眾居住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我一直惦念著你們的生產生活情況。”

  字里行間,殷殷深情。

  在云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九年一貫制學校,獨龍族學生肖琴萍在教室里上課(2020年10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一年后,2015年1月20日,正在云南昆明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特地抽出時間,把當初寫信的5位干部群眾和2位獨龍族婦女接到昆明來見面。

  傍晚時分,在駐地賓館的會議室里,習近平總書記拉著獨龍族“老縣長”高德榮的手坐在一張長藤椅上,同大家圍坐在一起,觀看反映獨龍族生產生活巨變的短片。

  “原來出山要多長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問。

  “解放前當地人翻越高黎貢山走到貢山縣,來回要半個月;新中國成立后修通了人馬驛道,一個來回要六七天;1999年獨龍江簡易公路貫通后,除去大雪封山,七八個小時可到縣城;如今隧道通車后,3個小時就可以到縣城。”高德榮說。

  獨龍江公路是獨龍族群眾與外界聯系溝通的唯一通道,是獨龍族同胞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命脈。如今,公路隧道的貫通,還催生了旅游業,吸引游客紛至沓來,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千里之外,地處懸崖絕壁之上的四川大涼山阿土列爾村村民出行難,也讓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2017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有關涼山彝族自治州“懸崖村”的電視新聞報道時,關切之情溢于言表。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當年6月底,“懸崖村”的村民們告別了由藤條和木棍編成的17段“天梯”,用上了2500余根鋼管構成的“鋼梯路”。2020年5月,村民們已陸續搬遷至位于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大力推進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交通建設提速增質。

  截至目前,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超420萬公里,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車,超55.6萬個建制村實現直接通郵。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為歷史,老百姓“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逐漸變為現實。

  探尋交通脫貧致富經

  湖南湘西矮寨特大懸索橋(2019年10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要想富,先修路。農村沒有路,致富有難度。習近平總書記尤為關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三農”、助力脫貧致富的重要作用。

  地處武陵山腹地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鎮山勢險峻、交通不便。為改變落后的交通狀況,當地于2007年10月架橋修高速,至2012年3月31日,矮寨特大懸索橋通車運營。大橋貫通了湖南、重慶、貴州等省市的幾大高速公路網,打破了制約湘西州發展的交通瓶頸。

  這座大橋運營得怎么樣?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有沒有因此改善?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矮寨特大懸索橋視察,了解到湘西州近年來交通條件變化很大,特別是鄉村道路網已基本形成,總書記很高興。

  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德夯天問臺,苗族演員在表演苗鼓舞(2018年10月20日攝)。新華社發(姚方 攝)

  “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很重要,這方面要加大力度,繼續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對交通基礎設施助推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寄予期望。

  如今,矮寨特大懸索橋與矮寨懸崖玻璃棧道、德夯苗寨等景點共同組成了德夯大峽谷景區,越來越多的當地老百姓,通過做苗繡、開民宿,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道路通,百業興。如湘西州一樣,很多貧困地區不缺資源,就因路不通、不暢,老百姓走不出去,日子越過越窮。要想脫貧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至關重要。

  “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農村公路發展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的懸崖鋼梯上,村民沿著鋼梯下山(2020年5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四川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永遠也忘不了三年多前的那一幕——習近平總書記沿著蜿蜒崎嶇的山間小路,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他家,經過低矮的院門,走進屋里。

  時值2018年春節前夕,涼山地區連續降雪,氣溫驟低。正在涼山州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三河村,走到了吉好也求家里。

  “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讓吉好也求眼眶一熱。

  在四川省昭覺縣三河村的易地扶貧安置點,彝族群眾馬海日聰喜搬新居(2019年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地處海拔2500米的山梁之上的三河村,是個典型的彝族村落,受制于交通條件和產業結構等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滯后。近年來,當地重新修建通村公路,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路暢通了,當地產業發展也在提速,馬鈴薯、花椒、核桃等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村民收入逐年增加。

  現在,習近平總書記來時走的坑坑洼洼的通村泥路,已變身為一條干凈整潔的柏油路。“總書記來的時候深一腳淺一腳,以后再也不用走那樣的路了!”吉好也求說。

  農村公路建設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與優化村鎮布局、農村經濟發展和廣大農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適應;

  要通過創新體制、完善政策,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

  要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

  新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為進一步深化和加強農村公路發展指明方向,為廣大農民早日實現小康夢開出“良方”。

  在四川省昭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南坪社區,剛搬遷到新家的“懸崖村”村民莫色達體夫婦在陽臺給親戚打電話(2020年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謀劃交通強國路

  一艘載有集裝箱的貨輪駛入天津港碼頭(2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加速建設世界一流強港,更好地服務國家建設,是新時期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命題。如何做大做強港口,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

  2019年1月17日,正在天津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港碼頭,了解港口碼頭作業和自動化設備運行情況。

  “當習近平總書記握住我的手時,就像家人聊天一樣親切。”彼時的情景,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操作運行大隊司機李濤仍歷歷在目。

  “經濟要發展,國家要強大,交通特別是海運首先要強起來。”在調度指揮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

  現在,這個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下加快建設發展的港口正在向世界一流港口邁進:實現多項全球首創的技術創新,同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外貿航線效率在全球名列前茅。

  一橋架南北,一路通八方。流動的中國,充滿了蓬勃發展的生機。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2019年6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天安門正南,46公里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如鳳凰展翅。正午時分,陽光灑在古銅色的航站樓頂,閃耀出熠熠光彩。

  時間撥回到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之時,嶄新的航站樓里迎來一位特殊的“旅客”——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儀式,宣布機場正式投運并巡覽航站樓。

  在值機柜臺前,習近平總書記察看智能技術、全自助無紙化智慧值機的流程,對機場采用現代化設施為旅客提供便利服務的做法表示肯定。

  “要把大興國際機場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打造世界級航空樞紐,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中國開放包容和平合作的博大胸懷。”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句句鏗鏘,直抵人心。

  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前左二)在指導乘客通過“人臉識別”辦理值機手續(2019年9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一年多來,大興機場客流量已突破3200萬人次,累計完成航班起降超25萬架次;推出多項創新服務世界一流便捷高效新國門……“鋼鐵鳳凰”正在引頸展翅、振“興”起航。

  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成功(2017年5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部署和指導下,我國交通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目前,全球前十大集裝箱港口,中國占7個;全國高速公路里程超16萬公里,高鐵運營里程超3.8萬公里,內河航道通航總里程超12萬公里,均居世界第一;“復興號”動車組、C919大型客機等一批國產交通工具和交通裝備不斷涌現,標注了“中國制造”新高度。

  試運行的復興號列車行駛在雅魯藏布江畔(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脫貧致富 交通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