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廣西考察,首站來到位于桂林市全州縣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這里正是當年湘江戰役中腳山鋪阻擊戰的戰場遺址所在地。總書記曾經多次談起這場慘烈的戰役。80多年過去,硝煙已散,思考遠未停止。
這一戰,我們失去了什么?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盡埋英烈骨;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透過這句流傳在桂北的民謠,仍能清晰回望80多年前那一場血雨腥風的慘烈戰役,那一段長征史上的壯烈悲歌。
耿飚之女耿瑩曾經說:“父親是湖南人,很喜歡吃魚,但是絕不吃湘江的魚。因為湘江戰役太慘烈了,多少戰友的血都流在湘江。”
1934年11月下旬,開始長征的中央紅軍連續突破國民黨三道封鎖線,抵達廣西境內全州、興安一線的湘江邊,計劃渡江進入湘西。
此時,蔣介石已調集40萬大軍,布下了號稱“鐵三角”的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將紅軍圍殲于湘江以東。
11月27日,紅一軍團主力率先渡過湘江,分兵控制了湘江西岸界首至腳山鋪一線的渡河點,并架設起浮橋。
△廣西興安縣界首渡口(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但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中央縱隊行軍速度極為緩慢,直到12月1日才趕到湘江邊的渡口,貽誤了搶渡湘江的有利戰機。
12月1日凌晨,中央紅軍在湘江南北兩翼部署的阻擊線都被壓到了絕境,生死存亡的最后時刻到了。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聯合發出緊急電報,下達“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戰敗者”“高舉著勝利的旗幟,向著火線上去”的軍令。
△陳列在湘江戰役紀念館的電報(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數萬紅軍將士奮不顧身,向著炮火而去,為了信仰而戰,硬是撕開了敵人的防線,掩護中央縱隊渡過湘江,保存了中國革命的火種。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提到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斷腸明志”的壯烈故事。湘江之戰,年僅29歲的陳樹湘奉命率部擔負全軍后衛,與十幾倍于自己的敵人殊死激戰四天,在完成掩護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過江任務后,渡江道路已被全部切斷。突圍時,陳樹湘腹部中彈,在昏迷中被俘。醒來后,陳樹湘乘敵不備,用手從腹部傷口處掏出腸子,用力絞斷,實現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紅三十四師也最終全軍覆沒。
△位于湖南道縣的陳樹湘墓(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役。經此一役,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為3萬多人。
碧綠江水,被鮮血浸染。
湘江兩岸,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碑。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湘江戰役,始終牽掛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先烈,明確要求做好烈士遺骸收殮保護工作、規劃建設好紀念設施。
這一戰,我們看到了什么?
1934年10月,在“左”傾錯誤路線的領導下,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隊的第五次“圍剿”,被迫撤離中央蘇區,開始長征。
此時,中共中央負責人博古和掌握紅軍軍事大權的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已經剝奪了毛澤東對紅軍的指揮權,而且把毛澤東的正確軍事路線當作所謂“游擊主義”“逃跑主義”加以反對和攻擊。
湘江戰役之前,毛澤東曾建議紅軍趁國民黨各路軍隊立足未穩之際,組織力量進行反擊,改變被動局面。但是,李德、博古沒有采納,而是無視敵情變化,一味盲目西進,下達強渡湘江的命令。
△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內的戰役雕塑(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在行軍突圍中,博古、李德采取大搬家式的戰略轉移和“甬道”式的行軍隊形。劉伯承將此比喻為“抬轎子行軍”,彭德懷則直接稱之為“抬棺材走路”。
大量輜重物資嚴重拖累了行軍的速度,不到80公里的路程,竟整整走了4天,致使紅軍掩護部隊成建制地被敵擊散,甚至陣亡。
湘江戰役的慘重損失充分暴露了“左”傾冒險主義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給紅軍帶來的嚴重后果。對于最終突破封鎖的紅軍來說,擺在面前的最大命題,是將來要走一條什么樣的道路?
這一戰,我們獲得了什么?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長征開始后的接連失利尤其是湘江戰役的慘痛教訓,讓越來越多的紅軍將士認識到,必須改變錯誤的戰略戰術,重新回到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和政治路線上來。劉伯承后來回憶,“部隊中明顯地滋長了懷疑不滿和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湘江戰役,達到了頂點”。
湘江戰役,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提供了契機。后來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啟了我們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
我們黨再一次化險為夷,贏得歷史主動,創造出四渡赤水河、攻克婁山關、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激戰臘子口、大勝直羅鎮等英雄壯舉。
歷史告訴我們,確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擁有堅強成熟的領導核心,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才能贏得革命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勝利。
△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每一段過往,成與敗,榮與辱,都是百年大黨一路前行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強大精神動力。
監制丨申勇 趙雪花 龔雪輝
主筆丨侯艷
播講丨黎春
音頻制作丨劉逸飛
視覺丨陳括
編輯丨王楠 崔智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