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 出了鳳凰古城,往西南行駛一會兒,就到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
這里柚子、蜜橘、椪柑、獼猴桃等果樹漫山遍野,水泥路平坦整潔,“小洋房”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像一幅肆意潑灑的水墨畫。
而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貧困村。2014年建檔立卡時,全村660戶3355人中,有貧困戶204戶673人,貧困發生率20%,山多、地少、水缺、路爛,曾是這個偏僻山村的真實寫照。
那時,因為貧窮,外村的女子不愿意嫁進來,村里的年輕人也留不住。其實,菖蒲塘并不缺少致富門路,村里的老黨員王安全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嘗試水果種植,率先走上了致富路。
種水果發了家的王安全不忘大伙,無償幫助有意愿的鄉親們搞水果種植:1982年種植西瓜,1985年種植蜜柚,1988年種植椪柑……菖蒲塘村率先在鳳凰縣發展起水果產業。
但那時菖蒲塘村的水果生產因為基礎設施落后,再加上產業不能形成規模,所以賣貴賣賤,都是買方說了算,村民的利潤空間很小。
當時獼猴桃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價格賣得也高,為此王安全等帶頭人,又帶領鄉親們先后種植了獼猴桃、紅心獼猴桃,探索組織化、標準化、市場化道路。
2013年11月3日,菖蒲塘村村民難忘的一天。當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湖南湘西考察,從銅仁·鳳凰機場一下飛機,他就來到菖蒲塘村,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桔子林,了解村里圍繞扶貧開發發展特色產業的情況。
總書記邊走邊向村干部了解葡萄、柚子、獼猴桃等引種和銷售情況。看到路邊一筐筐水果,他拿起一個紅心獼猴桃剝皮品嘗,夸贊說:“味道很好,口感很好。”聽說這種獼猴桃一斤12到15塊,一畝收入24000元,他說:“那可是高附加值啊。”
山道狹窄,看到背著滿簍柚子的村民,總書記問“重不重?”聽說有五六十斤,他趕緊側身說“你快走吧,背著很重”。枝頭掛滿柚子,村民們正在采摘,習近平總書記捧住一個柚子,輕輕一擰就摘了下來。一連摘了兩個,他幽默地說:“這是技術活啊。”
“收購價是多少”“有無滯銷”……果園深處,習近平總書記同來收購的貴州客商聊起來,他問得十分仔細。聽說菖蒲塘村家家戶戶都種上了果樹,看到村民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總書記說:“大家高興吧?豐收了,還能賣好價錢。祝大家的果園發展越來越好,每個家庭都勤勞致富奔小康。”
總書記到訪時,王安全是陪同的“講解員”。“我沒想到總書記那么內行,他問我果樹的壽命有多長,獼猴桃是用什么土壤種的。”王安全說。
沿著山路,總書記和當地干部群眾邊走邊說:“發展水果一靠科技,二靠市場,要牢牢盯住市場,看遠一點。”臨別時,習近平總書記同他們話別,叮囑大家:“好好干,有奔頭。”
6年多來,菖蒲塘村牢記總書記囑托,立足水果發展,在科技、市場、人才上緊密結合、精準發力,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精準、可復制的脫貧發展之路,跑出了精準扶貧“加速度”。
如今,蜜柚和獼猴桃已成為菖蒲塘村兩大經濟支柱。截至2019年底,全村特色水果種植面積發展到4854畝,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121元增加到23419元。
昔日“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長菖蒲草”的窮地方,如今成了富裕美麗幸福新村莊。
“我們村在果園里種出幸福!”66歲已順利“交棒”的菖蒲塘村老支書王安全感慨萬端。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