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年華應該做最有意義的事,我愿意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揮灑汗水,逐夢青春。”11月底,江蘇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姜堰區沈高鎮河橫村漢土家庭農場主孫飛堅定地告訴記者。
這位1987年出生的小伙子大學畢業后,敢于返鄉自主創業,自籌資金組建家庭農場,成為一名新農人;他勇于創新農業生產模式,在本地率先示范“稻魚共作”生態立體種養技術;他心系農業增收、農民致富、農村發展,多年來積極推廣稻田生態立體種養技術,帶領周圍村民走出一條生態農業脫貧致富之路,展現了一名新時代人大代表在決戰脫貧攻堅和決勝全面小康中的作為與擔當。
江蘇省人大代表孫飛(左二)在給村民講授農業種植知識。(孫飛供圖)
01
稻田養魚,傳統農業變出新花樣
沈高鎮是農業強鎮,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但孫飛在與村民的接觸中發現,老百姓常常為了幾畝地,一年到頭“栓”在田里,辛辛苦苦種出的大米品質卻不高,難以賣出好價錢。孫飛覺得,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既辛苦又低效,只有發展高效、規模農業才能真正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農民從根本上實現脫貧致富。經過一番探尋,立足農村實際,他決定發展規模種植業。
2011年7月,大學剛畢業的孫飛承包了家鄉河橫村30多畝地,創辦了漢土家庭農場。他通過實地考察、參加各種農業培訓和請教當地種田能手等方式,很快實現了由入門到入行的轉變。一年的時間,孫飛將承包土地擴大到300多畝,開始籌劃稻田養魚,發展“稻魚共作”生態立體農業。他將胡子鯰魚養在水稻田中,利用食物鏈關系,以魚護稻,以稻護魚,實現生態循環,種植過程中不施加化肥及農藥。
初次嘗試“稻魚共作”這一新型生態種養技術,孫飛體會到了創業的艱辛。為了隨時觀察水稻長勢和魚苗狀況,防止蛇、鼠等天敵侵入,他在田邊搭建了一個臨時工棚,吃住全部在工棚內。經過四個多月的辛勤勞動,他終于收獲了成功,畝產鯰魚750多斤、水稻1000多斤。因為新型種植方式既有效控制了稻田里的害蟲,又減少了環境污染,生產出的大米軟糯香甜。然而,當他將產品投放到市場時,卻一時得不到顧客的認可和理解。他咬咬牙,決定采取半買半送的策略,先讓顧客品嘗到優質產品。在好的營銷策略下,大米在市場上取得了良好反響。為了打造品牌效益和保護知識產權,孫飛先后申請注冊了“漢土”牌大米商標、稻田生態養魚方法專利。
面對周邊農民紛紛要求將稻田養魚生態立體模式傳授給他們的意愿,孫飛毫不猶豫地選擇帶領大家共同創業致富。在他的帶領下,2013年即帶動10戶村民在100余畝土地上從事稻田生態種植。2014年,孫飛牽頭成立泰州市慶榮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吸引社員158人,流轉本地及周邊村鎮土地1130余畝,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156人就業。截至目前,他已經試驗示范六種稻田生態立體種養模式,并在全區示范推廣稻田生態立體種養4000多畝,平均畝產值可達5000元左右。
為順應農村集體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趨勢,他又成立了泰州漢土植保專業合作社,為100多戶農場主解決了農作物病害防治的后顧之憂,取得的成功經驗在當地全面推廣。此外,他還流轉土地,用于獼猴桃、水蜜桃等特色水果種植,探索農業休閑觀光、農事采摘體驗等創業新門道。如今,孫飛已將漢土家庭農場發展為集生態種養、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等為一體的綜合型生態農場,不僅將稻田生態立體種養技術推廣開來,帶動越來越多的村民投身生態立體農業,還進一步拓展農業生產綜合效益,示范帶動周邊農民致富。
有人說孫飛傻,畢竟同行是冤家。但孫飛卻不這么覺得,“我的夢想就是帶領大家共同發展生態農業,共同致富。”他先后榮獲江蘇省首屆“十佳新型職業農民”、江蘇“青年雙創英才”稱號,2017年1月成功當選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江蘇省人大代表孫飛在本地率先示范“稻魚共作”生態立體種養技術。(孫飛供圖)
02
迎風飛翔,現代農業找到新路徑
作為青年農民代表,孫飛思想敏銳、緊跟時代,他順應“互聯網+”的發展潮流,搶抓風口機遇,大力推廣線上銷售。
孫飛牽頭組織本地從事農業種養、農產品加工的6 名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并吸引本地 20 多名家庭農場主、種養大戶,免費加盟自己創辦的稻田魚米特色專營店,入駐天貓旗艦店,擴大本地農產品的線上銷售規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助力“三農”,孫飛更是“變身”帶貨主播,先后參加多場扶貧直播活動,與廣大網友分享家鄉的美食、美景,累計平臺觀看量 20000余人 (次),累計下單金額50萬元。在孫飛的影響下,本地農產品生產企業也開始紛紛“觸網”。
孫飛所在的河橫村,地處蘇中里下河地區,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命名的生態環境“全球500佳”。因此維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便成了孫飛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孫飛通過發揮鄉村旅游和生態稻米兩大產業優勢,發展“生態+”產業,同時舉辦鄉村旅游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在每年春天,近千畝紫云英就會在綠色原野連片綻放,成為河橫村一道靚麗可人、美不勝收的風景,吸引無數游客駐足欣賞。
“現在,我們這里可以說是魚躍‘農’門,‘稻’出小康路上好風光!”孫飛說,在辦好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下一步將成立生態農業發展公司,立足河橫村生態環境“全球500佳”的優勢,辦成全市一流的生態農業基地,擴大品牌效應,為家鄉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增光添彩。
江蘇省人大代表孫飛帶動越來越多的村民投身生態立體農業。(孫飛供圖)
03
建言履職,為鄉村“歸雁”護航
從“孔雀東南飛”,大批農民離開農村到城市拼搏,到如今,一部分優秀人才“梧桐家鄉種”,重新扎根農村,“歸雁經濟”正成為經濟發展浪潮中一道亮麗風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強大動力。
為了扶持青年回鄉發展,孫飛積極做好政策服務,為“歸雁”護航。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2020年1月,在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期間,孫飛向大會提出了“健全返鄉創業青年服務政策的建議”,倡導形成青年身邊的“半小時創業圈”。
孫飛建議,服務部門要用好新媒體渠道,針對大部分青年人偏好從網絡上獲取信息的特點,發揮新媒體傳播手段,擴大返鄉創業青年服務政策宣傳覆蓋面。
此外,孫飛還提到要針對青年創業過程中的難點和痛點不斷修正優化現行的服務政策。他舉例說,現行的高校畢業生回鄉創辦農業科技型企業、鄉村旅游項目等經濟實體享受創業補助和規費減免政策里,特別強調了畢業5年內這個前置條件,無形中提高了創業的門檻,也打擊了創業者的積極性。因此,他建議根據現行經濟形勢取消對畢業時間的限制,讓更多夢想在農村這塊天地干出大事業的青年人得到幫助。
為避免創業青年在摸索政策上走彎路,孫飛還建議財政局、人社局、發改委等與返鄉青年創業服務密切相關的部門,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提供一站式服務,節約創業青年在辦理手續、跑流程上的時間精力。為此沈高鎮特別打造了約4800平方米專為青年創業服務的龍創孵化園,讓更多鄉村青年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目前全鎮農業從業人員中“新農人”達500多人,有近20人受到各級表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