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 09:00: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出行、居住、生活,都將是綠色的!
“綠色生活”有了新目標。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簡稱《方案》),統籌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重點領域的創建行動。《方案》明確,到2022年,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綠色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廣。
這些目標如何完成?將對生活帶來哪些改變?記者進行了采訪。
到2022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60%
“千年大計”雄安新區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如何將環保節能與快速發展融合,是關鍵議題之一。
雄安新區,“新”在綠色。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承擔著雄安新區的規劃展示、政務服務、會議舉辦、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于2018年5月竣工。經過大雨洗禮,路面卻依然干爽的秘訣是什么?原來,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在建設中融入了“海綿城市”理念,在綠地、人行道設置透水磚、車行道設置透水瀝青,停車位設置植草磚,使雨水在流動過程中經淺草溝的滲透,過濾后再進入雨水收集系統。
除了“海綿城市”,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中,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應用預制裝配式、模數化設計、模塊集成、BIM技術、智慧建造等創新技術,實踐了綠色可持續以及智慧新城市的創新理念。綠色理念還體現在建筑材料上。全鋼結構框架、預制墻體、集成房屋等工廠化的建筑構件在項目上大量應用,減少了現場施工作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和損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雄安新區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全國多地積極推進綠色建筑行動,綠色建筑正走近人們生活。
《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提出,到2022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60%,既有建筑綠色改造取得積極成效。
具體看來,新建建筑和改擴建建筑將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設和運營,提高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綠色建筑星級標準要求。既有居住建筑將開展節能改造,積極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引導用戶合理控制室內溫度。建筑施工本身,將提高綠色建材應用比例,積極引導超低能耗建筑建設。
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中國建筑行業已具備大規模承建綠色建筑的實力,并擁有許多全球領先的創新成果。
在第15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一系列綠色智慧裝配式建筑的最新成果吸引了眾多目光。基于光纖光柵的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可對施工過程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為高大精尖工程安全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工程棄土免燒復合透水磚工藝與“海綿城市”理念融合,可幫助消納建筑渣土;中建科技智能建造機器人,可以根據不同的安裝需求,對發泡陶瓷板進行鏤槽加工,使發泡陶瓷板成為功能性建筑材料。
一系列“黑科技+綠色科技”產品的推出,正在助推“綠色建筑”創建行動的落實。
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是綠色出行創建重點,服務滿意率力爭不低于80%
綠色出行,是綠色生活的重頭戲。《方案》明確,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公交都市創建城市及其他城區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是創建對象,鼓勵周邊中小城鎮參與創建行動,力爭到2022年,60%以上的創建城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以上,綠色出行服務滿意率不低于80%。
綠色出行什么樣?《方案》強調,加強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統建設管理,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服務水平,實施旅客聯程聯運,提高公交供給能力和運營速度,提升公交車輛中新能源車和空調車比例,推廣電子站牌、一卡通、移動支付等,改善公眾出行體驗等。
記者了解到,解決公共交通可達性難題的“動態公交”已開始試行。
不少上班族不喜歡坐公交車的一大原因就是掌握不好時間。在北京工作的小黃表示:“如果想坐公交車上班,我就要提前半個小時出門,以防等不到車。有的時候在車站等十多分鐘都沒車,上班肯定就遲到了。”如今,隨叫隨到、可以拼車的公交車也來了!11月12日,滴滴動態公交正式落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滴滴動態公交有效串聯西安地鐵二號線及四號線,解決區域內乘客出行通勤等需求,乘客可在車輛運營范圍內用手機一鍵預約。
動態公交有三大特點:一是預約出行,隨叫隨到。提前或實時接受乘客出行請求,按照乘客需求安排車輛、規劃路徑,實現“預約出行,隨需而至”;二是一站直達,無需換乘。根據乘客需求科學合理規劃路徑,實現起始點乘客和中途上車乘客全部點到點一站直達,無需換乘;三是全域動態,集約出行。將乘客數量、乘客位置、車輛座位、路程時間、運行區域等要素,依照動態優化算法進行全域精準匹配,實現乘客出行與車輛運營的高效利用,滿足集約共享出行需求。
滴滴動態公交相關負責人表示,動態公交將對公共交通服務形成有效補充,增加當地公共交通可達性。據悉,滴滴動態公交已在青島、西安等地上線運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西安航天基地的承運車輛全部由新能源車輛組成,進一步推動了公共交通的節能減排。
綠色社區, 整潔、舒適、安全、美麗是目標
走進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的某小區,2個大型綠色“信箱”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雖然它們外形酷似信箱,但卻不是寄信用的。該小區居民王阿姨說:“這個是舊衣物回收箱,另一個是舊電池回收箱。有了它們,我的舊衣物也有了歸屬。家里有一些衣服平時不穿,但是也舍不得扔,現在把它們放進舊衣服回收站,也不會覺得浪費了!”記者走訪發現,附近大部分社區都配備了舊衣回收站和廢舊電池回收箱。
社區綠化率近年來也成為衡量社區品質的重要因素。鏈家銷售經紀人小韓告訴本報記者:“現在客戶來看房都會關注小區的品質,綠化率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比較好的小區綠化率都在30%以上。”
中國的綠色社區建設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出現了一批環保社區。2001年,有關部門聯合頒布《2001—2005年全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綱要》,在國家層面提出綠色社區創建任務。自此,綠色社區建設步入正軌。目前,全國已有綠色社區1萬多個。
此次綠色社區創建行動,以廣大城市社區作為創建對象,涵蓋了社區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促進社區節能節水、綠化環衛、垃圾分類、設施維護等工作有序推進;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采用節能照明、節水器具;營造社區宜居環境,優化停車管理,規范管線設置,加強噪聲治理,合理布局建設公共綠地,增加公共活動空間和健身設施;培育社區綠色文化,開展綠色生活主題宣傳,貫徹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發動居民廣泛參與。綠色社區的創建規劃是,到2022年力爭60%以上的社區達到創建要求,基本實現社區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目標。
南開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副院長徐鶴認為,綠色社區應當是旨在實現“人—社會—自然”三者和諧共生、共榮、共存、共進的生活生命共同體。目前一些綠色社區建設還停留在生態景觀層面,把綠色社區建設等同于社區的綠化美化,下一步綠色社區的創建還要在綠色文化方面加快補短板,使綠色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