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獨角獸企業共有98家 全球排第二
根據德勤發布的《中美獨角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有252家獨角獸企業,美國106家,占總數的42.1%,全球第一;中國有98家,占38.9%,全球第二,而排名第三的印度只有10家。《報告》中的超級獨角獸企業(即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榜單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估值前10名的獨角獸企業里,中國占5家,分別是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陸金所、美團大眾點評。
“中國獨角獸企業迎來了數量增長最快的時期,企業規模也是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從質量上看,不少獨角獸企業是具有世界水準的。”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說。
獨角獸企業熱的迸發,為何在中國?為何是現在?
——時機到了。
“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了從解決‘有沒有’到著力于‘好不好’的轉變,居民消費全面升級。現在也是科技大變革的時代,材料、醫學、信息技術競相出新。這樣的時代呼喚多樣化的企業蓬勃發展,呼喚各種新技術、新產業、新商業模式相互加速融合,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SK中國區總裁吳作義說。
仔細觀察,目前的獨角獸企業大多成立于2011年、2012年前后,在2013年、2014年快速發育成長。這也是中國經濟遭遇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特殊歷史階段。傳統增長方式的舉步維艱,恰恰為新技術、新產業、新商業模式破繭而出以及傳統產業浴火重生提供了歷史機遇。
“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換擋,傳統的投資拉動型增長模式開始慢慢轉向創新驅動。經濟新常態賦予創新型公司和風險投資界一次難得的發展機會。如果中國經濟還是投資驅動型,不會有今天這種‘百獸奔騰’的景象。”找鋼網創始人王東說,像找鋼網這樣的獨角獸企業,多數誕生于經濟新常態中,崛起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之時。
——“飼料”足了。
創新需要資金,特別是科技型企業,其核心競爭力離不開大筆資金投入。對于獨角獸企業而言,資金多了,無異于“飼料”多了。接受采訪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均表示,現在創業者能找到的錢比過去充足了,可供選擇的投資者也多了,創業融資更容易了。
“目前,我國僅在基金協會備案的風投基金就有2.8萬多家,而10年前,國內的風險投資機構屈指可數。”吳作義說,這給創業者提供了足夠多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及多元化、多層次化發展,也為促進行業良性進步創造了基礎條件。
——環境好了。
優信創始人戴琨至今都記得,2005年自己透露要創業的想法,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你是不是找不到工作了?”他告訴記者:“那時候作為小公司,到有關部門辦事都能跑斷腿。現在創業變成了很體面的事情,各地各級政府都很支持,包容的創業環境增強了我們創業信心。”
創業創新政策落地,尤其是引導基金、眾創空間等配套措施出臺,讓創業者挺直了腰板。“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政府監管漸次轉向負面清單制、后置監管和綜合監管,也有利于獨角獸企業的有序快速生長。”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說。
“創新創業正成為一種時尚的、充滿吸引力的生活方式,倡導創新的社會風氣正在形成。”王強說。
——人才多了。
人才是創新創業的第一資源,獨角獸企業的培育更離不開一支強大的創業團隊。
“中國的創業人才紅利正逐步釋放。”吳作義說,無論是大量留學歸國人員還是本土人才,加入創業大軍的越來越多。
王強對此持相同觀點:“中國的連續創業者逐漸增多,從大企業離職的高管級別創業者也在增加,這批創業者往往具有較高的創業素質及豐富的創業經驗。”
陸婭楠 李心萍 王 觀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