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日從市政府獲悉,我市出臺《西安市中醫藥強市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將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深化中醫藥領域改革,著力打造中醫醫療高地、傳承創新高地、人才高地、文化高地,加快推進西安市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為健康西安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6年,中醫藥強市建設取得重大成效,覆蓋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中醫藥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中醫藥人才梯隊結構更趨合理,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中醫藥產業鏈規模不斷提升,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更加廣泛深入,群眾中醫藥文化自信和中醫藥健康素養進一步提升。
到2026年全市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到1萬張
《行動方案》從5個方面明確和細化了26項具體任務。在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我市將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推進公立中醫醫院提標建設,支持市中醫醫院、市第五醫院(陜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一院多區”發展模式,鼓勵遠郊區縣中醫醫院按照三級中醫醫院標準建設。到2026年,全市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到1萬張。建設中醫特色醫療機構,打造國內有影響力的中醫名院、中醫名科。爭創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在綜合(專科)醫院建設5個省、市級中西醫結合示范基地。
加強中醫藥應急體系建設,將中醫藥納入應急工作方案和診療方案,確保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全程深度介入。加強公立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建設,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和開展醫療服務的婦幼保健院100%設置中醫科室。
完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加強中醫館服務內涵建設,在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建設中醫閣。全市25%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建成省級示范中醫館,1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建成中醫閣;力爭1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中醫館達到國家服務內涵建設標準。
創建8個以上國家中醫優勢專科 加大醫保支付對中醫藥支持力度
在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加強中醫醫聯體建設,推動西北中醫肛腸、西北風濕免疫病、西安市中醫、中醫針灸康復、婦幼中醫藥、中醫腦病等專科聯盟高質量發展,示范帶動全市各區縣、省內其他地市中醫藥能力提升,并輻射西部地區。打造中醫專病(專科)集群,建設國家區域中醫肛腸、風濕病診療中心,創建8個以上國家中醫優勢專科,1-2個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成30個以上省市級中醫優勢專科和重點學科,縣級中醫醫院建成3~5個市級以上特色專科。建立市中醫診療技術創新孵化中心,健全中醫藥醫療質量控制體系,新增設立10個以上市級中醫專業質控中心。
強化中醫治未病和康復能力建設,建設1-2個省級治未病示范中心,2-3個省級中醫藥特色康復示范中心。建立市級中醫治未病研究基地和培訓基地。
加大醫保支付方式對中醫藥的支持力度,推動實施中醫優勢病種支付方式。將符合規定的中藥及中醫診療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新增省市級名中醫30名 流派傳承工作室10個
在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加強高層次中醫藥人才梯隊建設,遴選推薦國家(省)級名中醫、中醫學術流派,開展市級名中醫、中醫學術流派認定工作,到2026年,新增省、市級名中醫30名,流派傳承工作室10個。支持國家、省、市級名老中醫及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擴充師帶徒范圍和數量。新增3-5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成100個名老中醫及流派傳承工作室,培養繼承人3000余人。區縣中醫醫院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站)實現全覆蓋。建設10個省級中醫藥重點研究室,新增60個以上省、市級中醫藥科研項目。
我市還將推進公立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推進中醫醫院數據共享、互聯互通。加快建設中醫藥信息平臺,發展“互聯網+遠程醫療”服務,專科專病聯盟、醫共體內實現遠程診斷、遠程會診、遠程教學等信息化協作。
全市中小學校園中醫藥健康知識科普率達到90%以上
在弘揚中醫藥文化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深化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建設、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到2026年,全市中小學校園中醫藥健康知識科普率達到90%以上,創建10所以上省市級中醫藥文化傳播示范學校。
組織開展中醫藥文獻研究,深入挖掘古方驗方精華精髓,加強“秦藥”藥理研究和產品開發,復活經典名方。辦好歐亞經濟論壇—中醫藥交流合作分會,建立國際中醫藥人才交流中心和培訓基地,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播交流。
在加快發展中藥產業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優化中藥產業發展布局,推動全市中藥種植、加工、生產、商貿和健康產品、健康服務快速發展,中藥產業成為全市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增長點。明確恢復萬壽路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功能,建設專業化中藥材綜合交易(物流)中心。到2026年,培育一批創新型中藥飲片加工、中成藥制藥龍頭企業,力爭打造3家年產值超10億元、2家年產值超20億元的“旗艦”企業。
(記者 文艷)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