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是歷史潮流、時代大勢,敢不敢開放、能不能開放、會不會開放,是對一個地方的重大考驗。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省始終堅持把擴大開放作為強陜興秦的關鍵一招,推動全省開放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全省開放發展大會明確提出,“突出功能特色,做強開放大平臺”。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聚焦強功能、激活力、促協同,全方位提升各類平臺的開放屬性和開放能級。
當前, 全省上下共促開放的氛圍日益濃厚,開放的平臺持續提升。陜西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數增長近3倍,省級以上開發區進出口總額突破4100億元,占到全省總量的85.9%;綜合保稅區達到7個,數量居全國第六、中西部第一;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實質性運行,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楊凌農高會、全球秦商大會等品牌展會的國際影響力和投資貿易促進功能日益增強。當然,也要看到陜西開放平臺的數量規格與最終形成的綜合效果還不匹配。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開放意識、緊迫意識,警醒起來、行動起來,堅定開放的決心,優化開放的舉措,永葆開放的攻勢。
擴大國際會議會展活動影響力。連續舉辦多屆的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楊凌農高會、全球秦商大會已經成為陜西對外交流合作的“金字招牌”。省委、省政府《關于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促進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按照“一城一展、一產一會”的總體規劃,優化會展業發展布局,完善會展業標準化體系,出臺品牌會展認定政策,加強地方特色展會培育,建設陜西“展會云平臺”,依托特色產業完善會展經濟生態,推動展會平臺和實體平臺融合聯動。落實全省開放發展大會精神,要進一步對接國際慣例,強化專業運作,提升服務水平,逐步固定舉辦時間,提前確定活動主題,把準備工作做扎實做到位,抓好簽約事項跟蹤落地,更好發揮“大事件”對提高陜西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的重要促進作用。
提升試驗示范平臺牽引力。要用好先行先試、制度創新和政策紅利優勢,統籌推動自貿試驗區與開發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等各類功能性開放平臺發展,理順體制機制,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要建好用好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抓實項目支撐、平臺建設、教育培訓和技術產業模式推廣示范。要爭取更多國家層面的政策傾斜和項目落地,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統籌推進“絲路自貿”“科創自貿”“農業自貿”建設,引導和促進各片區及功能區探索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尤其是要強化自貿區與其他開放平臺的物理重組、功能整合、政策疊加,充分釋放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乘數效應。要加強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功能性平臺建設,認真落實國家綜合保稅區23條改革措施,推動關、檢、匯、稅多平臺互聯,促進綜保區和口岸統籌發展,支持西安、楊凌、寶雞、西咸空港、航空基地等建設特色型綜保區。
增強各類園區承載力。園區是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從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來看,我國開發區管理體制大體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純經濟功能區;第二個階段是準行政經濟功能區,實行行政托管,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一體推進;第三個階段是行政經濟功能區,實行開發區和行政區合一。今年年初,中央印發《關于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建立開發區滾動開發機制,鼓勵已完成開發任務、工業或新型產業用地比例低、產城融合程度高的開發區向城市綜合功能區轉型”。各地要繼續在園區的優化提升上下功夫,該瘦身的瘦身、該整合的整合、該轉型的轉型,加大對園區的放權力度,不能在體制機制上“翻燒餅”。要強化跨境合作園區功能,高質高效推動省內企業境外項目建設和運營,積極探索省級層面“兩地雙園”,支持優勢產能、優勢企業“走出去”。
陜西不靠海、不沿邊,推進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扭住解放思想“總開關”,打好能級提升“組合拳”,堅持全省開放“一盤棋”,通過精準有力可持續的政策支持,引導預期、穩定預期,培育長期市場、鑄就長遠信任、贏得長效合作,讓陜西開放的環境近悅遠來,讓陜西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陜西日報評論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