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的“小卡片”,承載老年人大幸福;
流動的“理發店”,探索服務居民新路徑;
固定的“小課堂”,搭建鄰里幸福橋梁;
行走的“小板凳”,打造家門口的“議事廳”
……
今年以來,韓城市聚焦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重點任務,積極探索基層治理共治共建共享新模式,推動“幾家人”變成“一家人”,用“小舉措”傳遞“大溫暖”。
有愛的“小卡片” 承載老年人大幸福
“大娘,您好,我是咱們狀元街社區的干部羅轉娣,也是咱們這棟樓的網格員,今天過來給您送社區專門制作的愛心聯系卡。”近日,在狀元街社區的街路上、小區里,總能看到“紅格格”們忙碌穿梭的身影。
“一老一小”,一頭連著“夕陽”,一頭連著“朝陽”,對于社區居民來說,“一老一小”的幸福就是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
新城街道狀元街社區所轄的老舊小區偏多,60歲以上老人占居民人數18%。針對這一實際,社區黨總支部組織社區干部逐戶走訪摸排,根據老人健康程度分類建立臺賬,在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數上主動作為,聯合共駐共建單位救助站精心制作“愛心聯系卡”。一張小小的聯系卡,明確持卡人姓名、家庭住址、家人聯系方式、愛心熱線等內容,以網格為單位,由網格長(員)深入各樓院、居民家中,重點為轄區內行動不便、慢病及80歲以上老人發放,并向居民詳細介紹聯系卡的作用,同時告知他們遇事就找網格員。網格員可以提供日常代買代購、代辦業務、政策咨詢等各項服務。
拿到“聯系卡”的老年人臉上洋溢著笑容,夸贊說:“社區發的這個卡片既方便又實用。帶上這個卡,我們以后不光是去哪里不怕了,遇到困難只要打個電話就行了,非常暖心。”
民生無小事,“愛心聯系卡”制度的推行,讓一張張小小的胸牌,成為社區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的“護身符”,讓他們在獨自出行時,家人可以更加安心,網格“觸角”得到了進一步延伸。
流動的“理發店” 探索服務居民新路徑
一張椅子、一把剪刀、一塊圍布,幾名穿著紅馬甲的“理發師”已就位,仔細詢問老人需求后,開始精心設計發型,一個簡易的流動“理發店”就“開張了”……
今年以來,龍門鎮下礦社區黨支部依托夕陽紅驛站,根據居民需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積極組建“網格微志愿流動理發店”,開啟串街走巷新模式,專門為小區行動不便、生活困難居民提供上門理發服務。居民只需一個電話或者一個微信“點單”,就可以體驗黨支部接單派單的上門理發服務。
“這次想怎么剪?還照老樣子?”
“對對對,剪成老樣子就成!”
在獨居老人申奶奶家里,電推子嗡鳴,剪刀游走,不一會,老人的頭發就理完了。
“我得好好感謝咱社區,服務真的太好了,你看看,連我臉上、脖子上的頭發渣兒,都給我收拾得干干凈凈。我腿腳不好出不去,這真的解決了我的大難題!”申奶奶照著鏡子左看看、右看看,笑得合不攏嘴。
一枝一葉總關情,“流動理發店”作為下礦社區黨支部一個常態化暖心網格服務項目,為老人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空巢老人”提供了生活上的陪伴和精神上的關愛。
固定的“小課堂” 搭建鄰里幸福橋梁
“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不光是向大家宣傳移風易俗知識,同時向大家匯報今年咱社區創新開設‘鄰’聚力課堂的情況。今天這個學習,也是咱們的第一課……”金城街道電廠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閆金環說。
通過黨建引領拉近鄰里距離,金城街道電廠社區黨支部探索“睦鄰文化+”創新基層治理,“鄰”聚力課堂就是其中一個舉措。
“鄰”聚力課堂,由社區黨員干部、老黨員、社區能人、身邊模范組織開展以黨的理論、政策宣講、移風易俗、好人故事分享等為內容的凝心聚力課堂,用百姓視角傳遞黨的好聲音,用身邊故事引導鄰里向善向好,營造社區治理“同心圓”。同時,社區制定“4+1+N”課堂模式,即一季度開展4次政策理論宣講、一次“我的善行分享”、數次“鄰聚力、倡新風、鄰聚力、承傳統”系列活動,讓“鄰”聚力課堂成為社區“能人”發揮作用的平臺,帶動居民共同營造社區和睦氛圍,將“陌鄰”變“睦鄰”。
外增助力,內啟活力,形成合力。如今,在黨建引領下,韓城市各社區結合轄區居住人群特點積極探索,“社會組織聚合力 基層治理添活力”“一心四連四動”“一芯五瓣”等一批符合實際、針對性強的“紅色品牌”正在培育形成,“聚合力”讓下沉式“零距離服務”做得更實,推動黨群共建、服務聯辦,將社區服務真正做到群眾心坎里。(記者 穆騁 通訊員 雷丹)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