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顧書亮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
10年來,中國已與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投資規模近1萬億美元。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給沿線國家人民帶來福祉,也推動世界向著實現共同繁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不斷前進。
10年來,陜西通過全方位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聚焦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國際文化傳播“心聯通”,強化統籌、著力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呈現諸多亮點,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正在崛起。
下一個10年,“一帶一路”如何行穩致遠?如何緊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以高層次對外開放推動開放型經濟更高質量發展?在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來自不同界別的多位省政協委員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展望下一個10年的光輝前景,大家表示,陜西的改革開放將迎來新的戰略環境、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一定要扭住改革開放關鍵環節,助力開放型經濟行穩致遠。
整合全球資源 面向“一帶一路”提升陜西國際傳播能力
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國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陜西是文化大省,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近年來,陜西在國際傳播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力實踐,僅2022年,陜西在Facebook、Twitter等平臺陸續開通‘游陜西’‘陜西Plus’等賬號,通過開展‘文化陜西-云端鬧新春’‘國際觀察員看陜西’等活動,陜西好故事、好聲音和好形象在海外實力‘圈粉’。但是,陜西省的國際傳播事業總體呈現起步晚、規模小、步子慢的態勢。”省政協委員、國廣國際在線陜西分公司總經理史佳指出。
陜西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向西開放的前沿,具有得天獨厚的國際傳播資源優勢。史佳建議,由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宣傳、網信、外事、文旅部門聯合有新聞傳播專業的高校、具有國際傳播屬性的媒體和有國際傳播需求的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國際傳播陜西中心;針對目前國際傳播呈現出的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的特點,多手段擴大陜西國際傳播“朋友圈”,提高“陜西故事”傳播的覆蓋率、落地率、接受率;建立“一帶一路”國際傳播產業園,吸引具有國際傳播、國際交流業務的媒體、企業入駐,大力培育國際傳播企業和項目,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傳播產業化發展;建立國際傳播政策保障和考核體系,由省委宣傳、網信、外事部門統籌實施,指導各部門、市縣、媒體、企業開展國際傳播業務,通過政策引導實現國際傳播業務發展。
打開農產品貿易出口渠道助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經過10年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并提出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在“一帶一路”貿易合作中,農業合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陜西是我國農產品的主產地之一,農產品貿易是其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對陜西省農產品貿易的統計數據,近年來,陜西省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農產品貿易進口額有所增長,出口額卻持續下降,已從2015年的2.65億美元下降至2021年的1.7億美元。“這說明,陜西省對農產品品牌建設及宣傳的力度不足,尚未明確特色農產品在‘一帶一路’貿易國的重點發展方向,尚未打開‘一帶一路’農產品貿易出口渠道。”省政協委員、西安郵電大學現代郵政學院院長謝逢潔指出。
謝逢潔建議,應根據各地特色農產品種類,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品質的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開設陜西省特色農產品線上英文貿易商城,加快培育農村直播產業基地,開展英文直播帶貨,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宣傳推廣陜西特色農產品品牌,不斷提高陜西特色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美譽度、影響力和競爭力。
根據重點貿易國的農產品需求偏好,可明確陜西省特色農產品對外貿易的重點發展方向,比如,對于馬鈴薯、食用菌等蔬菜產品,陜西省應重點與塞舌爾群島、老撾、馬爾代夫、薩爾瓦多、所羅門群島、庫克群島、新加坡等7個重點貿易國和地區加強貿易合作;對于蘋果、獼猴桃等水果產品,陜西省應重點與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伐克、摩爾多瓦、波蘭、愛沙尼亞、烏克蘭、立陶宛、科威特、巴林、斯洛文尼亞、佛得角、厄瓜多爾、烏拉圭、阿爾及利亞、智利、多米尼加等17個重點貿易國加強貿易合作;對于茶葉及相關產品,陜西省應重點與盧森堡加強貿易合作;對于中藥材等藥用植物產品,陜西省應重點與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加強貿易合作。
利用教育優勢 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
“陜西正堅定不移地通過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在融入‘一帶一路’方面,語言是其中一個障礙,但同時也是一個機遇。”省政協委員、香港麗豐集團助理副總裁林孝能指出,在不同層面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種的普及教育,增加陜西民眾的整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實力,將為陜西加快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作出重要貢獻。
他建議,由于陜西正積極構建“一主五廊”通道空間布局,參與新亞歐大陸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按上述情況,包括俄語、阿拉伯語、印度尼西亞語及泰語等都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語言。因此,可以考慮利用外國語大學的相關人才及資源,有針對性地推動商業應用語言培訓課程,增加商界人員與“一帶一路”人員溝通的能力;通過在城市機場、火車站設置中文、英語、阿拉伯語、俄語等多語種指示牌,提供不同語種的購票、交通指南翻譯服務。此外,在賓館酒店及餐廳飯店,政府可統一規范發布菜名、飲品名的不同語種翻譯。
“有關安排除了可提升陜西的國際形象,更可整體帶動陜西接受外語、活用外語、學習外語的氛圍,提高陜西民眾的綜合實力以及國際視野。同時,將吸引更多海外旅客到訪陜西,推動陜西的文化旅游經濟發展。”林孝能強調,“長遠而言,基于地理上的優勢,特別是鄰近阿拉伯國家及上合組織內主要以俄語溝通的國家,提升外語能力,特別是非英語語言能力,將使陜西具有重大的對外接軌優勢,在‘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