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李榮
立春后的古都西安乍暖還寒,2月20日,記者見到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副院長、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陳怡平時,他正在辦公室忙碌。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十多年來,陳怡平主要研究“生態環境”課題。最近兩年,他指導學生研究“黃土高原退耕還林還草對水土保持的調控效應與機制”課題,該項目是陳怡平“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的延伸,就黃土高原退耕還林還草如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助推黃土高原由黃變綠、由綠變深,深到什么程度進行研究討論。
“黃土高原退耕還林還草,還到什么程度最好,我們在尋找一個閾值,這對國家退耕還林還草的政策指導有重要意義。”陳怡平認為,黃土高原生態保護應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實現生態文明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2018年,陳怡平當選省政協第十二屆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秦嶺生態保護、黃土高原治理、黃河流域綜合治理是他關注的重點領域。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委員提案不在多而在精,要參政參到點子上、議政議到關鍵處。”在擔任省政協常委期間,陳怡平一直身體力行。
2020年7月,陳怡平結合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調研工作安排和省九三學社參政議政重點調研工作計劃,帶領省九三學社、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等科研團隊組成調研組,圍繞“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現狀與對策”到渭南、延安、榆林開展調研,詳細了解沿黃陜西段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情況,撰寫了一份高質量調研報告報送省政協人資環委和省九三學社。
“調研不能寫了報告就完事!”本著科普宣傳的目的,陳怡平利用調研材料和視頻影像,把調研情況匯集成《鳥瞰黃河陜西段》專題片,并在2020年12月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期間向參會人員播放。
陳怡平對秦嶺生態環境的保護研究從關注秦嶺大熊貓生存環境變化開始。2004年,他進入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工作,通過監測和分析重金屬及各種有機污染物,研究大熊貓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變化。2006年,他又帶領團隊研究秦嶺大熊貓及其伴生物種生存環境評價與可持續保護對策,發表了多篇有針對性的論文。
“我們在研究大熊貓棲息地環境變化過程中,逐步關注到秦嶺水源涵養和植被生態等問題。”陳怡平說,秦嶺是南水北調中線的重要水源涵養地,秦嶺水資源涵養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需要長期進行科學研究。
2021年10月,陳怡平向省政協提交了《關于建立秦嶺生態安全實驗室的建議》的社情民意信息,經省政協報送后,這則社情民意信息得到有關部門批復。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2年7月,陜西省秦嶺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經省科技廳批準建設。同年9月20日,陜西省秦嶺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揭牌成立,陳怡平擔任重點實驗室主任。
陳怡平說,秦嶺保護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建議國家加強科技力量部署以及科技平臺建設,更好支撐秦嶺生態文明建設。
多年來,陳怡平用數據監測探索秦嶺生態保護科學規律,帶領團隊研究黃河流域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路徑,廣泛開展走訪調研,搜集社情民意信息,圍繞進一步用科學技術支撐黃河流域和秦嶺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就是要解決人類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用科技增進民生福祉。”站在全國政協委員的新征程上,陳怡平說,將帶著5年來的履職經驗,繼續以問題為導向,聚焦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問題,努力用生態科技改善環境,用科學研究服務人民。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