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閆智 記者 李榮
執一事,終一生。中車長江集團西安公司維修電工首席技師王永智懷著對“工匠精神”的敬仰,用30年的堅守與積淀,把一腔熱情傾注在設備工藝改進提升上,以一顆匠心確保了企業安全、高效生產。
30年心無旁騖,王永智的執著付出也獲得了行業和社會各界的肯定,先后獲得西安市維修電工“技術狀元”、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陜西省勞動模范、三秦工匠等榮譽稱號,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愛崗敬業 能打硬仗
1992年剛從株洲鐵路電機學校畢業的王永智,便進入中車西安車輛有限公司工作。剛參加工作那會,王永智整天泡在班組,師傅們干到什么時候,他就看到什么時候,在一旁幫忙遞送工具,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師傅們請教。憑著勤奮好學的勁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在同期進廠的年輕人中,王永智逐漸脫穎而出。
“由我來干、馬上就干、干就干好。”這是王永智在工作中的座右銘。工藝保質量,設備保工藝,把工作干到極致,讓產品質量100%合格是王永智始終堅守的原則。用他的話來講,這是自己對這份工作的尊重,更是一名黨員對國家鐵路建設事業的承諾。
“必須堅持把工作干到極致的原則,雖然100%和99%只是一步之遙,但體現在產品質量上,卻有著天壤之別。質量是產品的生命,質量決定了企業的存亡。”王永智說。
每年客車檢修時,針對每一道工序,王永智都始終做到認認真真。他常對身邊年輕的工友說,質量就是高壓線,也是工人肩上最大的責任。“多年來,凡王工經手的產品必是100%合格,王永智這個名字就代表著放心和高效。”工友張初蕾說。
勤于鉆研 勇于創新
“當代產業工人的自我提升,必須跟上產業鏈更新和國家發展。新時代的產業工人,一定是知識型和技能型的復合型人才。”王永智說,作為一名黨員和產業工人,就要與時俱進,在不斷學習中提升素質和技能,依靠技能給自己創造成長空間,創新產品,服務國家鐵路建設。
2017年,車間動平衡起重機需要進行大修,大修的核心是動平衡測量系統,公司決定采購一臺新的動平衡測量機,王永智負責動原平衡機的加工程序改造。
王永智首先對原動平衡機的整個測量系統、控制系統以及加工系統進行仔細分析,發現程序改造難點是需要將原動平衡機全自動運行模式的功能拆分,依據新設備所測量的數據由加工程序進行加工,設備程序調試成功后,一次通過質量檢驗。通過這次大修項目,王永智為公司節約資金30余萬元。
“他特別喜歡鉆研,經常能看到他下班后還蹲在設備前研究,查找故障。”工友楊永剛說。
此外,王永智還對雙鉤拋丸打砂機吊具進行改造,使制動梁除銹由原來每鉤4件提高到每鉤8件;交叉桿除銹由原來每鉤1件提高到每鉤6件,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近年來,僅經過王永智進行的多項改造,就為公司節約成本數百萬元。
言傳身教 甘于奉獻
從學徒工到企業的技術大拿,如今已年近五旬的王永智在生產之余,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技能傳承上,傾心培養年輕一代,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傾囊傳授,并運用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對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類典型故障進行詳細解析,幫助他們提高故障分析、判斷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
“必須傾囊相授,因為只有這樣國家的鐵路事業才能一代代地傳承下去,不斷有新的進步和發展。假如有一天離開了這個崗位,如果連一個傳承的人都沒有,那真是很可怕也很失敗。”王永智說。
多年來,王永智以大師工作室為平臺,潛心幫助同事、培養徒弟,為國家鐵路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深得工友們肯定。徒弟楊浩說,技能水平只是自己向師傅學習的一部分,更需要學習師傅面對問題和做事的態度。
“回憶起一路走來的經歷,我只覺得有太多難以忘卻的酸甜苦辣,從沒有想過自己還能獲得許多榮譽。”在所有獲得的榮譽中,王永智最看重的是“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他說,作為一名黨員,就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向人民、服務人民。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