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 08:52:05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11月8日,省政協圍繞“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會上,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閆超英作主題發言。6名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基層代表作交流發言。
(視頻:各界導報 馬偉東 熊祎霖 魚哲婧)
省政協委員、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高健:
強化頂層設計 統籌規劃布局
一、建設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必須統籌規劃布局。發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作用,完善政策體系,加大公共資源投入,因地制宜做好分類建設。重點優化調整業態組合,加強新業態、新服務引進,擴大商品品類,拓展商業功能。充分考慮周邊商業發展基礎,因地制宜打造豐富的主題街區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二、建設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必須聚合服務要素。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聚合完善吃、住、行,游、購、娛,醫、養、健“一站式”便民服務功能。融合街道、社區、物業、商戶等各方力量,實現“便民商業服務+生活服務+社交活動服務”功能集成。鼓勵標準化、連鎖化、特色化、智慧化、專業化發展,提供適合社區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層次、個性化商品和服務。
三、建設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必須堅持系統思維。要從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出發,著眼于各地存量設施,盡可能優化完善。需求多種多樣,得先從滿足其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務等基本消費需求的生活保障類業態入手建設,條件成熟后,再拓展至個性化、多樣化、特色化的更高層次消費需求的品質提升類業態。
四、建設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探索打造商業企業綜合功能區,提供適合不同社區消費群體的多層次、個性化、綜合型商品和服務。探索打造集生活、康養、娛樂、休閑于一體的新型生活空間。探索構建便民智慧服務平臺,鼓勵數字化賦能開店布局、物流配送、商品追溯等各個環節,促進模式創新和市場要素精準配置。
民進陜西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李正升代表民進省委會:
走出“三個誤區”堅持“四種思維”
一、堅持共享思維。百姓需要的服務內容多種多樣,便民圈不可能也不必把服務的項目都容納,可以本著“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思路,留空間、定時間,提供“趕集式”服務。主動對接互聯網企業,引導其為便民生活圈開辟相應服務功能,鼓勵“一店多能”,線上線下聯動、“圈里圈外”無縫銜接,用流量換服務增量,既保基本,又兼顧個性需求,實現企業、政府、百姓共贏。
二、堅持差異化思維。推進便民生活圈不要一刀切,而要允許一刀一刀切,考核指標上彈性空間留得大一點。同樣的工作,老舊小區和新建成的小區面臨的問題不同,主城區和城鄉接合部不同,到了鄉鎮更不同。城市居民往往更關注購物消費、文體娛樂的便利程度,鄉鎮百姓則希望辦事更便捷、求醫問診更容易等。打造便民生活圈要鼓勵基層立足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體現社區特色。
三、堅持可持續思維。要不斷完善營商環境,對誠信經營的個體予以獎勵,對有困難的經營主體要在政策許可情況下予以扶持。要主動契合城市更新的步伐和百姓消費觀念的變化,引導服務品質不斷提升,業態更加多樣。要形成長效機制,確保人力物力投入。同時,靈活吸引社會資本,加強公共設施運營維護和保養更新,讓便民生活圈可持續發展。
四、堅持本地化思維。按照“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大家的事大家一起辦”的原則,搭建平臺,組建志愿者服務隊伍,特別是吸納有專業特長的居民加入,發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公益精神,倡導鄰里之間守望相助,讓社區居民彼此成為服務的提供者和受益者。
陜西中商聯商業研究院院長侯治國:
發揮規劃引領在便民生活圈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一、摸清底數,找準問題。老舊社區要重點補齊商業設施短板和提升現有設施水平,尤其要加快菜市場的改造提升。新建社區優先考慮發展組團式社區商業布局形態,重點鼓勵建設、升級社區商業綜合體、社區購物中心、鄰里便民中心等,加大業態系統集成模式。商業設施配備相對齊全的社區應重點優化調整業態組合,加強新業態引進,拓展商業功能。
二、補齊短板,定好標準。聚焦“一老一小”家門口便利化服務需求,補齊設施短板,結合“完整社區”創建要求,加快新建改造一批兼顧老年人、幼兒日常需要的公益型服務設施,提高現有養老服務設施的利用率。結合社區商業中心、鄰里中心等載體,采取疊加方式,可將社區書房、文化活動中心等納入便民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范圍,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空間。
三、積極謀劃,重在行動。制定完善與城市商圈體系建設、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城市更新相銜接的便民生活圈建設專項規劃,通過劃好圈、定好位、布好點、管好商,實現已建成居住社區便民生活圈全覆蓋目標。要著力推動商業服務品牌下沉社區,鼓勵社會資本投身“社區經濟”藍海,積極實施“社區消費場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四、創新政策,落實任務。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吸引品牌連鎖店、生鮮超市、特色餐飲等下沉社區,鼓勵龍頭企業、平臺企業對社區夫妻小店、個體戶等傳統門店進行改造賦能、供應鏈服務和數字化改造。將提供百姓“菜籃子”服務的生鮮零售網點、醫藥零售網點、孕嬰童商品零售網點、社區超市等納入社區保供名單。
省政協委員、渭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巧蓮:
加快社區適老化建設 打造宜老宜居生活圈
一、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政策支持。由政府主導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社區養老領域,鼓勵居家養老智能服務中心和嵌入式小型養老機構發展,探索“居家+社區(街道)+物業”養老服務新模式。健全完善養老產業法規制度和行業標準建設,建立健全服務質量標準和管理監督評價體系,細化優化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大力推進老年食品、藥品以及養老護理等行業規范發展,嚴厲打擊虛假售賣、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切實保障老年人群合法權益。
二、優化適老化配套建設和服務。新建小區按規定配備并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完善建設社區公園、娛樂廣場,滿足老年人聊天、戶外鍛煉、打牌下棋等現實需求。整合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依托專業力量提供醫療救治、長期護理、康復護理、健康監測、保健養生等服務。以智慧社區建設為紐帶,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區,構建養老服務與家政服務、社區服務、餐飲服務、居家呼叫服務、保健醫療多位一體的菜單式信息平臺。
三、加強養老專業人才培養。鼓勵職業院校等面向市場,開設養老護理、心理咨詢等相關專業,健全以學校、企業、養老服務機構及社區為主體,體現專業化、市場化和應用性為導向的養老護理人才開發培養體系。建立養老護理員崗位補貼制度,建立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落實有關社會保險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養老服務就業優惠政策。由社區服務中心統一管理有照護經驗的助餐、助急、助潔、助醫等護理服務人員,發展專職、兼職和志愿者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隊伍。
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西安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劉峰:
關于加快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發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作用,探索多種建設運營模式,建設重大戰略開放消費平臺,創新發展有標志性的品牌及項目,讓城市更加宜居、生活更有溫度。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集倉儲、分揀、加工、包裝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城郊大倉基地”,因地制宜有序建設一批設施完善、業態豐富、健康綠色的消費聚集區,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發展,創新社區生活性服務消費模式,綜合配置生活性服務各類業態。
二、以“智慧城市”建設為抓手,優化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區域配套規劃,統籌做好城市更新相關工作,促進城市生活質量和競爭力水平提升。優化生活性服務布局,建設一批社區鄰里中心、口袋公園、公共集市等公共設施。加強適老化升級改造,建設改造一批老年人生活性服務中心、老年人服務站等設施,依托大數據技術,建設養老服務平臺。加快消費城市培育建設,差異化打造“區域特色街區”,開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創建。
三、體制機制保障方面的建議。完善“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省級協調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便民生活圈建設省級協調領導小組,解決政策協調、信息溝通、步調統一、效果協同等重大問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潛力。緊扣群眾“急難愁盼”多元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進一步完善生活性服務保障體制機制。要加快建立以社區為基本單元的生活性服務保障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網絡消費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西安際華文創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企劃總監郭鑫代表西安市雁塔區叁伍壹壹文創園:
因地制宜 打造便民服務特色樣板
一是加大園區宣傳推廣力度。建議通過政府引導、媒體聯動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便民消費體驗活動。以每周為單位,征集項目所在地附近社區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市民,親身感受園區便民生活的消費體驗,以短視頻等形式在媒體網絡上推送宣介,進一步擴大園區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二是加快便民服務智慧化轉型。建議加大政府引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搭建園區“科技+消費”智慧運營平臺,依托園區現有的花市、魚市、菜市融合的線下場景,在線上平臺開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服務專區,引導商戶接入平臺完成注冊、上新、運營、培訓,融合“線上”與“線下”,實現從“到店”到“到家”,拓展服務半徑,滿足居民更多個性化、品質化消費需求,推動商圈智慧化融合、消費數字化升級。
三是融合“文商旅”一體化發展。近年來,各地特色商圈逐漸由“景點旅游”向“市井生活”延伸,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選擇到一個城市體驗“當地居民”的生活。基于叁伍壹壹“便民生活”和“文創設計”的雙重屬性,建議通過政府平臺引入更多的本地特色文化交流活動和項目,進一步增強特色商圈的吸引力,豐富周邊居民的休閑生活與文化體驗,打造便民服務特色新樣板。
本版圖片由記者 杜靜波 攝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