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根省正在翻閱手寫的“武功秘笈”
□ 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趙婧 文/圖
“哼!哈!”未見其人,先聞其聲。9月26日,天還沒亮,在西安市未央區頤和郡小區廣場,銀發長須、挺拔如松的靳根省正在晨練,只見他動作行云流水、步伐剛勁有力。
靳根省自幼習武,擅長紅拳、少摩拳。習武者、裁判員、教練、拳譜編撰者,多年來,靳根省的身份不斷變換,不變的是他對武術的癡迷。作為我省的紅拳名家,靳根省如今的最大愿望是,“我只想當一名武術傳承者”。
分文不取教武術
靳根省喜歡騎自行車,除了能活動筋骨,就是騎著自行車可以在城中逛逛。最近的一次,今年已經77歲的靳根省從長安區皇子坡社區一口氣騎到了未央區頤和郡小區,耗時兩小時。
靳根省騎自行車的功力是幾十年前學武中磨煉出來的。那時的關中地區,習武成風,紅拳人才輩出。從10歲起,靳根省便跟隨啟蒙老師王東槽在西安學習紅拳。
1962年,王東槽從西安搬回藍田。靳根省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時間,他就周六下午從西安騎車出發,經過石板路和坑坑洼洼的土路、石子路,一路顛簸到師傅家已是夜里。“吃一碗師娘做的飯,幾個師兄弟稍微諞一會兒就睡了。”周天早起練武至中午,吃完飯后再騎車返回西安。
靳根省先后拜過四位師傅:紅拳傳承人王東槽、任茂春、龐志杰,少摩拳傳承人金麗貴。“師傅們從沒要過學費,還管飯。”靳根省說,“只有免費教武術,才能更好地擴大武術的影響力”。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靳根省就像師傅們一樣,開始教習武術,經他點撥的人成千上萬。
靳根省的妻子鄭曉秦是國家二級武士,是屬于考過證的“正規軍”,退役后也教授過不少學生。直到現在,每周一和周四,靳根省老兩口還在各自教習弟子。
慢功夫傳承武術文化
紅拳曾是陜西地區主要健身運動項目之一。2002年退休后,靳根省先后在省武術協會、西安市武術協會、西安市蓮湖區武術協會任職,旨在傳承弘揚武術文化。他先后兩次以教練、領隊身份帶領陜西紅拳武術隊參加了第一、二屆全國傳統拳法比賽,僅金牌就收獲了28枚。
靳根省喜好根雕,從1982年開始,他就利用閑暇時間自學根雕藝術,家里有一整面墻都擺滿了他創作的根雕作品。“樹根出土的時候已經具有天然的形態了,先發掘‘形似’,再通過雕刻提升意境。”通過學習根雕,讓靳根省感悟到,獲得成功需要慢功夫,心急不得,弘揚傳承武術文化也是一樣。
2009年,靳根省與師弟李自強從紅拳及小紅拳、紅拳炮錘、粉紅拳等紅拳小分支拳種中,各精選出幾式易學易練的招式,編成紅拳二十四式,由兩人親自向蓮湖區中小學體育老師教授,于次年開始在蓮湖區各中小學進行試點學習。
2010年,由西安市蓮湖區文體局主辦的蓮湖區中小學紅拳大展演在西安環城西苑舉行,首次參加展演的學生近萬人,參與人數創下全國紀錄。現如今,紅拳二十四式已成為西安市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比賽項目之一,并在西安市各中小學普及推廣。
編著“秘笈”傳后人
一生習武,半生育人,傳承弘揚中國武術文化,靳根省這位古稀老人從未止步。
靳根省經常練字。在他創辦的西安市傳統拳法研學會辦公室里,專門擺著一張練字的長案。說起練字因由,則緣起于靳根省一次“受挫”的經歷。10多年前,靳根省受邀參加一場武術活動,所有到場嘉賓都要在背景墻上手寫簽名。由于寫不了一手好字,靳根省悵然若失,當即決定回去后開始練字,自此再也沒有停下。
字練得有模有樣了,靳根省又開始著手一件“大事”——手寫“武功秘籍”。十幾年前,靳根省在省武術協會任職時,就曾參與編著了《中國紅拳》一書。“陜西最知名的是紅拳,但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靳根省認為,雖然自己是紅拳傳人,但也學了不少其他拳種,不能囿于紅拳。
于是,靳根省將自己過往幾十年從資料里找的、聽別人講的、看別人練的、交流所得的各種武術招式挑選、甄別,經過所思所悟,用毛筆撰寫到冊子上,整理出十幾冊內容。
在習武人中間流傳著一句諺語,叫“人從三師武藝高”,然靳根省卻不這么認為,應是“人從明師武藝高”。在他眼里,這些手寫出來的冊子對于后來的練武之人而言,可能就是“明師”般的存在。
“有的人認為,學學套路就算習武,但實際上習武是個系統工程,并不是單純的肌肉動作,還需要懂得發力的原理,需要思想意識都參與其中。”靳根省說,明師教思想,有的人只練一個簡單動作,只要把一個動作練得清清楚楚,也能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