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席記者 滿淑涵)10月10日,省統計局發布的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推動高質量發展,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居民生活持續改善,興縣強縣譜寫嶄新篇章。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區域發展更趨協調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指導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不斷完善縣域經濟監測評價機制,有力激發了全省各地加快發展的積極性。
2018年,全省縣域地區生產總值10738.27億元,經濟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大關。2021年,全省縣域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557.44億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長7.7%,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42.1%;縣均地區生產總值165.23億元,是2012年的1.7倍。生產總值超過百億的縣(市)數量由2012年的28個增加到2021年的45個,其中,超過200億元的縣(市)數量由8個增加到15個。
區域發展各具特色、趨于協調。陜北地區充分利用豐富的能源優勢,大力發展縣域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2021年,陜北縣均地區生產總值249.97億元,是2012年的1.7倍,成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陜南地區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縣域經濟加快發展,2021年,陜南占全省縣域經濟的比重為20.8%,比2012年提高了4.3個百分點;縣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8.98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年均增速達到8.8%,高于同期全省縣域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發展速度領跑全省縣域經濟。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2021年,全省縣域產業結構為13.8:54.0:32.2,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較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
陜西持之以恒推進農業產業化,著力壯大特色產業,加快建設各類農業示范園區,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21年,全省縣域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96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2554.04億元。目前,關中已形成以奶畜、肉牛、蔬菜、糧食為重點的主導產業帶,陜北已形成以山羊、紅棗、小雜糧為重點的潛力產業帶,陜南已形成以生豬、茶葉為重點的特色產業帶。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特色更加明顯。
與此同時,以資源優勢為依托,通過園區化推進產業聚集,提升縣域工業現代化水平,發揮了工業對縣域經濟的支撐作用。2021年,全省縣域工業增加值6381.03億元,年均增速 8.2%,高于同期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0.5個百分點;縣均工業增加值83.96億元,是2012年的1.5倍。2019年,神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1050.63億元,首次出現工業增加值超千億的縣(市)。
此外,縣域第三產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2021年,縣域服務業增加值4036.14億元,是2012年的2.2倍;服務業增加值占縣域經濟的比重為32.2%,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服務業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城鎮化建設有序推進引領帶動作用凸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全省各縣(市)加快城鎮建設步伐,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縣域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2021年,全省縣域城鎮人口890.1萬人,縣域城鎮化率達48.5 %,比2013年提高8.8個百分點。
為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省委、省政府強化政策支持,縣域各類市場主體快速發展,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2021年,縣域法人單位數24.93萬個,是2012年的2.3倍;全省縣域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達到5861.4億元,占全省縣域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46.7%,比2012年提高了6.2個百分點。
在推動經濟發展同時,省委、省政府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城鄉收入比由2012年的3.22縮減到2021年的2.76。同時,各地加快批零、住餐業提檔升級,加快培育商業新模式,大力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2021年,縣域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948元,是2012年的2.7倍。
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引領高質量發展。2021年,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地區生產總值4818.73億元,占縣域地區生產總值的38.4%,縣均水平達到481.87億元,是全省縣均水平的2.9倍。其中,神木市、府谷縣進入“全國百強縣”,有9個縣(市)進入“西部百強縣”。陜南縣域經濟實現新突破,城固、南鄭、勉縣、旬陽先后進入陜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