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趙婧 白瑤
民營企業是創新發展的主力軍,也是集聚科技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省全面啟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以來,先后有142戶民營企業在秦創原總窗口落地,其中“專精特新”企業達95%。
適宜的創新環境已經具備,如何助推民營企業在此孵化成長、落地生根,進而助力我省科技創新“加速跑”,9月27日,在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分組討論會現場,與會委員圍繞這個重要“命題”建真言、獻良策。
龍頭企業在科技創新中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據了解,自秦創原平臺建設以來,已吸引了比亞迪、隆基綠能等一批大型民營企業加入。聚焦龍頭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多位委員指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已成為秦創原提升企業發展動力、加快科技創新的關鍵所在。
“相關政府部門應繼續解放思想,從創新體制機制上下功夫。”省政協常委、經濟委分黨組書記王曉馳建議,要科學布局、優化結構,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強化循環內生動力,以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促進秦創原健康發展。
省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副主任程建國建議,應加大政策傾斜力度,聚焦優勢產業,持續招大引強,與此同時,還應繼續扶持原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進重點產業補鏈強鏈,引導龍頭企業發揮“鏈主”作用,輻射帶動特色優勢產業實現集群式發展。
省政協常委、省供銷社理事會主任楊效宏建議,要充分發揮政協職能,積極發揮政協委員聯系群眾、了解企業的作用,做好政策傳遞,傾聽企業訴求,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搭建起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梁,服務企業更好發揮創新主體作用,進一步助推秦創原建設。
“秦創原建設了一年多,現在勢頭已經呈現出來了,在全國的影響力也有了,但民營企業如何在秦創原平臺發揮作用,值得我們思考,事實上民營企業積極性很高,但就差一點火候。”列席會議的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吳鐵提及的“火候”,與秦創原平臺的中小微企業息息相關。
中小微企業是促進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資金短缺、人才匱乏仍是制約中小微企業研發創新的瓶頸。與會委員指出,“一些中小微企業剛起步,金融機構由于擔心投資風險,不敢投、不愿投”“還有一些小微企業因為養不起科研人才隊伍,造成了企業研發創新遭遇瓶頸”……
列席會議的西安市副市長孟浩表示,將加強政府性基金引導作用,鼓勵基金在秦創原企業孵化初期發揮好重要支撐作用;建立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價、監督體系,積極引入第三方機構為中小微企業信譽背書;用好科創補貼,加大對秦創原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
做好人才工作要善于“借”,列席會議的省政協經濟委副主任蘇秦建議,可借鑒廣東等省份的高層次“銀齡人才”引進政策,聘用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國內外高端專家和技術人員,充分發揮銀齡人才隊伍專業、經驗優勢,助推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技術創新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有的會成功,有的也會失敗,所以需要更寬松的獎勵、考核機制來鼓勵科研人員繼續研發創新。”省政協常委、省工商聯副主席李瑛建議,要加大對秦創原企業科研人員的待遇保障,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促進企業新產品研發工作。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