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走進老區看新貌】創新延安“落筆”嶄新詩篇

2022-08-10 08:49:06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

  □ 記者 滿淑涵 陳雪 何欣潤 實習記者 閆智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

  上世紀50年代,賀敬之在《回延安》中以飽含赤子之情的詩句描寫延安新面貌,贊頌延安新變化。

  如今,透過新時代的新視角,延安之新還“落筆”于科技創新、產業更新、發展求新。依托政策加碼、效率提速、服務升級等紅利帶動,寶塔山下,科技力量加速匯聚;延河水畔,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正在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創新之能

  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也是國家重要的能源接續地,我國陸上第一口油井便誕生于此。

  坐擁豐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氣資源,改革開放后,延安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工業為主,煤炭、電力等為輔的工業格局,礦產資源開采成為當地經濟增長和財政增收的支柱產業。

  為“油”而興、與“油”共進,延安嘉盛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是在這片紅色熱土扎根20余載的一家科技型企業,從油田裝備貿易起步,到試水石油套管生產加工,再逐步成長為具有自主研發、設計、生產、服務能力的大型現代化石油管材加工企業,公司每一步奮進足跡都融入了“創新基因”。

  2019年,在延安高新區支持下,嘉盛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鶴林成立西北地區首個石油行業院士工作站,共同開展油氣井管柱研究。目前,已開發多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其中,“拳頭產品”——JST4特殊螺紋油管因良好的密封及連接性能,有效提高了油管重復使用次數,大幅降低了油田開采成本。

  “只有自主可控,才能擁有市場話語權。”延安嘉盛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蘇利華說,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諸多不確定因素與行業轉型升級的挑戰,守牢自主創新的核心“命門”尤為重要。

  目前,延安嘉盛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正著力構建“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平臺”,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聚焦油井管行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攻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助力傳統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圍繞高端能化、石油裝備、現代農業等產業發展,延安市2021年組建碳中和研究院、煤化工過程產品分析重點實驗室等120個科技創新平臺,總數較2020年增長58.25%……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優勢創新資源正奔涌而來,形成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場效應”。

  創新之變

  智能化設備取代人工操作,關鍵區域實時可視化監控,生產動態實時遠程監管,基礎數據自動采集、傳輸、分析、生成……時下,在陜北黃土高原上,原油生產傳統模式正隨著新科技應用悄然改變。

  當前,新一輪油氣改革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持。從數字化油田邁向智慧油田,延安步履加快。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不少技術難題需要攻克,如油田作業現場數據精確化感知、數字化系統精準控制等。

  坐落于革命圣地的延安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近年來,學校深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工作,成立技術轉移中心,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優化知識產權激勵機制,聚力在煤油氣資源綠色開發與高效轉化利用、新材料、新能源與儲能等重點特色產業鏈上打造創新鏈,開創校地校企聯合助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格局。

  瞄準市場前沿,延安大學與延安守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智慧油田系統,目前已完成小批量生產,正在進行推廣應用。“這套系統可實現固液氣三相非均勻混合介質瞬態流量精準測量,突破原油采收精準測量的‘卡脖子’問題。”延安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副院長、陜西省能源大數據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白宗文介紹說。

  近年來,延安市積極爭取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加強科技型企業招引培育,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深入開展延安大學博士服務團進企業活動,以科技創新常態化助推企業發展。2021年,延安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5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36家,較2020 年分別增長33.3%和28.9%。同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筑好人才“蓄水池”,凝聚發展“源動力”,積極發揮院士團隊“最強大腦”作用,破解能源化工、農業生產、生態水務等重點領域的技術難題,為本土人才成長搭建起優質平臺。

  創新之勢

  在延安高新區孵化基地,中電星原科技有限公司的“火易見”“禾木云”和智慧工地顯示大屏頗具科技感:場景切換、數據傳輸、查勘監測、統計分析、全流程記錄“一屏包攬”,而這得益于軟硬件系統的高度協同融合。

  看好延安高新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數字經濟示范園區”等新名片帶來的新機遇,中電星原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年初落戶這片創新沃土,聚焦“工業互聯網+應急安全”,基于中國電子PKS體系和中電云網平臺,通過研發工業互聯網核心技術和產品,為應急安全、智能制造、鄉村振興等領域創新應用提供全方位支撐服務。中電星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馨藝介紹說,“火易見”平臺通過衛星遙感,對延安全域每10分鐘掃描一次,可及時發現火情。此外,通過無人化、智能化裝備,可以大幅提升應急救援能力,這項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建好用好秦創原,堅持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持續完善組織架構、政策體系、運行機制。

  2021年3月,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正式授牌成立,總窗口設在西部創新港和西咸新區,陜西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各市都可參與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設科技創新高地。位于延安高新區的秦創原(延安)創新促進中心,是全省第一家在本地成立的地市中心。

  據延安市科技局局長牛志權介紹,為加力推動秦創原建設,延安市圍繞產業發展關鍵性瓶頸問題,征集制約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科技難題,發布關鍵技術需求榜,下達“揭榜制”、園區與縣域特色經濟創新鏈、重點研發等市級科技計劃48項,爭取中省科技計劃項目75項,解決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需求。

  在7月26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延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劉曉軍表示,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具有延安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完備,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全面提速,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左右,“造血功能”持續增強。

編輯: 意楊

相關熱詞: 創新 延安 科技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