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海走進部隊作宣講,與女兵們合影。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退役軍人,與雷鋒精神同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僅是我的人生信仰,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7月29日,73歲的澄城縣軍干所三級傷殘軍休干部張清海堅定地說。多年來,他走南闖北宣講,把熱情傳播精神文明作為自己的一項事業。
張清海是20世紀60年代末入伍的老兵,多次參與國防建設和搶險救災,為搶救國家財產、救護戰友和群眾生命負傷致重殘。在部隊時他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學雷鋒標兵”,先后22次立功受獎。
作為一名拄著雙拐的重殘軍人,退休安置后,原本應該療養的張清海沒有“坐享清福”,而是以此為新起點,積極探索服務群眾新途徑。他先后獲得“全國自強模范”“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個人”“全國先進軍隊退休干部”“全國綠化獎章”“中國好人”,省級“自強模范 ”“道德模范”“愛國擁軍模范”“學雷鋒標兵”等37項殊榮。
35年義務宣講,風雨無阻。盡管來回路途遙遠,過程辛苦勞累,但這些都不能阻擋張清海宣講的步伐。每次去宣講,張清海會在他人的攙扶下用力撐著雙拐,緩步挪動,走上講臺;宣講時,他擔心上廁所影響宣講效果,盡量不喝水,雖然口干舌燥,但講起話來依然鏗鏘有力、慷慨激昂,講到動情處,胸前的軍功章和各類獎章會因碰撞時不時發出悅耳的“叮當”聲,似乎在將一個個紅色故事娓娓道來。
一天,張清海本來安排有3場宣講報告,可早上起床后突然大汗淋漓、血壓升高、心慌氣短。他趕緊吃了幾片藥,隨后拿起電話準備建議主辦方推后宣講,但轉念一想,這樣可能會給相關單位帶來諸多不便。于是他咬咬牙,毅然走出門,完成了3場報告。報告會結束后,他直接去了醫院,經檢查,體溫高達40攝氏度,收縮壓219毫米汞柱、舒張壓134毫米汞柱。醫生驚訝地說:“你不要命了?”
2021年上半年,張清海相繼4次住院。但為了做好建黨百年的相關宣傳,他在病榻上寫出了快板《頌歌獻給黨》《三唱東方紅》《紅船精神萬代傳》等,帶病進部隊、進學校、進企業、進敬老院,向部隊官兵、學校師生、企業職工、老年群體開展“頌歌獻給黨”和紅船精神的宣講。“今年春節前,還有一些部隊和學校邀請我去宣講,都受疫情影響推遲了。”張清海遺憾地說。
退休后,張清海先后受邀397次,前往京、津、豫、冀、魯等省市為部隊、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作報告,弘揚雷鋒精神,宣傳愛國擁軍、國防事業,聽眾達68萬余人次,引起各方良好反響。
“我要學到老活到老,把雷鋒精神傳播到老。”張清海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為幫當地90余名農民患者治病,張清海先后90次義務去西安和咸陽等地,帶他們求醫買藥;為解群眾燃眉之急,他7次前往外地,義務幫助農民朋友討回117萬元打工的血汗錢和被拖欠的蘋果款;為了讓孩子們能在更好的環境中學習成長,他帶頭捐款,緩解了校舍建設資金的困難……
盡管退休返鄉,但張清海依然心系國防。為了給部隊輸送新鮮血液,他除了將自己一雙兒女送往軍營,還鼓勵本地有志青年報名應征;為鼓勵新兵扎根軍營、奉獻國防,他自費萬余元,多次到邊防部隊和戰斗英雄所在部隊慰問入伍新兵。
“在有生之年,我想走遍全國各地進行宣講,讓生命在奉獻中閃光。”張清海說。作為一名重殘軍人,雖然每走一步都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艱辛,但張清海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新時代繼續發揮余熱,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贊揚。有部隊官兵說:“老功臣是做人的一面鏡子,一座道德豐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校大學生給張清海寫感謝信,表示一定要向老人學習,不斷努力,為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貢獻智慧和力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