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滿淑涵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鑒往知來,向史而新。
7月19日至22日,省委統戰部組織開展省級各民主黨派“鑒往知來守初心、矢志不渝跟黨走”主題學習活動,省級各民主黨派領導班子成員、秘書長一同走進革命圣地延安,瞻仰紅色遺跡,緬懷革命先賢,從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激發履職活力,凝聚發展合力。
這是一次正當其時的精神洗禮
實地走訪、現場教學、談心談話、深化交流……四天時間里,大家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舊址、寶塔山、秋林抗戰紀念地、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舊址、梁家河、瓦窯堡革命舊址等地,追尋奮斗足跡,感悟初心使命。
在各民主黨派省委會圓滿完成換屆,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中共陜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精神之際,組織各民主黨派省委會新一屆領導班子到延安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啟動儀式上,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郭永紅希望大家進一步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篤守與追求,深化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持續用力抓班子、帶隊伍、優風氣,加強溝通交流,增進班子團結,提升“五種能力”,為開創多黨合作事業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提出100周年。回望百年,初心彌堅。
延河之畔、彩虹橋頭,延安革命紀念館巍然矗立,珍藏在這里的大量革命文物、文獻和照片,生動地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歷史證明,統一戰線不僅在革命年代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邊聽邊看、邊學邊悟,民革陜西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崔彬有感而發。他表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要始終同中國共產黨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陜西新篇章。
翻看手機記錄下的一幅幅革命文物圖片,民盟陜西省委會秘書長蔡敏之難抑激動心情。她說,省委統戰部組織此次主題學習活動正當其時、意義非凡。通過參觀學習,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夯實了思想根基。今后要繼續發揚民盟“奔走國是、關注民生”優良傳統,為把陜西民盟建設成為“政治堅定、組織堅實、履職有力、作風優良、制度健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省級組織不懈努力。
這是一次生動深刻的政治教育
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的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理論政策全面成熟、統一戰線工作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歷史時期。
在位于延安楊家嶺北側半山之際的中共中央統戰部舊址,延安大學5·23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王延雄圍繞“重溫‘窯洞對’走好‘趕考路’”為大家進行了現場教學,生動細致的講授一下子把大家的思緒帶回到那崢嶸歲月。
“我們要堅持從延安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扎實推進政治交接主題教育,弘揚多黨合作優良傳統,努力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水平,不斷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教學環節主持人——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虞浩桂這樣跟大家分享學習心得。
重溫“周期率”“窯洞對”統一戰線歷史佳話,民建陜西省委會秘書長宋楊直言“頗受啟發”。他說,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的重要性。對于民主黨派來說,抓好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同樣至關重要。“我們將通過修訂完善各項工作制度,構建責任體系、強化責任意識,推動思想政治建設更加深入,進一步提高業務水平,切實保障機關各項工作高效運轉。”
盛夏時節,楊家嶺的山坡上樹木蔥蘢、綠意盎然。走進依山而建的一孔孔窯洞,農工黨陜西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劉勤州感慨“仿佛走進中國革命史冊的輝煌篇章”。她說,通過學習,更加堅定了以中國共產黨為師、永遠跟著中國共產黨走的意志和決心。要持續深入貫徹落實參政黨建設三個文件、五個紀要精神,持續深入開展“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政治交接主題教育,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1969年1月,梁家河村迎來了15名北京知青,他們和鄉親們一起耕田種地,一起攔河打壩,一起吃“團子”……習近平就是其中的一員。
走在村中,知青井、磨坊、代銷店、鐵業社、沼氣池穿越時空,與窯洞外墻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八個紅色大字,共同見證了知青歲月的青春奮斗。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副主委陳斌深有感觸地說,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更要把握正確方向,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在各種重大考驗面前堅定理想信念,勇于砥礪奮斗。
這是一次和衷共濟的行動動員
驅車從延安城向東北方向5公里,一座西式建筑映入眼簾——這里是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一旁的延安文藝紀念館高大恢宏。
80多年前,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感召下,大批愛國知識青年和藝術家奔赴延安。他們與長征而來的文藝戰士、陜北紅軍中的文藝戰士一起歌唱、寫作、演戲、作畫,為抗日救亡輸送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當《黃河大合唱》雄壯的旋律響徹延安文藝紀念館,民進陜西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李正升情不自禁跟著哼唱。他說,在殘酷的戰爭年代,魯藝人錘煉了堅強意志,培養了樸素的創作精神,他們的作品扎根基層、扎根人民。“民進是以教育文化出版傳媒為主體界別的參政黨,我們要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向,自覺踐行延安精神,接續傳承紅色文化,弘揚時代主旋律,奏響發展最強音。”
抗日戰爭爆發后,海外僑胞同仇敵愾,高舉愛國旗幟,組織抗日團體,積極開展抗日救國運動。許多華僑青年為拯救民族危亡,情系祖國、心向延安,歷經艱難險阻漂洋過海,匯聚到寶塔山下。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考察延安時曾斷言:“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奮進新時代,我們更應深刻理解嘉庚精神的時代價值,不負先輩的殷殷希望。”致公黨陜西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彭紅表示,要進一步凝聚僑心匯聚僑智,將僑海特色轉化為履職盡責的政治優勢、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積極融入大統戰工作格局,更加主動地做好對外聯絡工作,助力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主政權建設上,提出了“三三制”原則,為黨外人士參政議政、中國共產黨同黨外人士合作共事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工作平臺。
“新時代賦予統一戰線新使命新任務。這趟學習之旅受益匪淺,回去以后我要把所思所感分享給更多的青年臺胞。”作為新一屆省級民主黨派領導班子成員,臺盟陜西省委會副主委謝斌邊聆聽、邊學習、邊思考、邊領悟。他表示,要深入貫徹中央對臺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凸顯“臺”字特色,發揮好臺盟的鄉情親情優勢,建真言獻實策,推動對臺聯絡“心連心”、臺情研究“實打實”,為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促進祖國統一貢獻力量。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