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逐日工程”團隊研發的世界首個全鏈路全系統空間太陽能電站地面驗證系統。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供圖
核心技術能創造多少財富?
陜西省膜分離技術研究院王磊教授用事實給出答案。
憑借“鹽湖提鋰”核心專利技術,該團隊孵化的企業只用了5年時間,就實現了市場價值幾何倍增長:2017年成立時注冊資金只有2000萬元的西安金藏膜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市場估值達到30億元,預計今年底達到80億元。
“今年年底,我們將沖刺獨角獸企業!”王磊信心滿滿。
陜西還有很多像王磊這樣的大學教授,用知識為社會創造了大量財富。這是陜西挖掘好利用好滋養好科教資源、釋放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取得突破,科技創新環境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創新,正成為引領陜西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添動力
6月30日,國內目前成本最低的煤化工二氧化碳捕集項目——延長石油年捕集30萬噸二氧化碳項目在榆林建成投產。同日,該集團全球規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項目——榆神50萬噸/年煤基乙醇項目建成試車。
依靠科技創新,陜西傳統優勢產業已經走出了一條低碳循環的轉型升級之路。這源于陜西始終堅持的一條理念: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2012年,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一張因地制宜、層層推進的創新藍圖在三秦大地迅速鋪開——
2013年,陜西成為繼江蘇、安徽后全國第三家創新型試點省份建設省,圍繞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融合先行先試,開展多項改革探索。
2016年,陜西制定《陜西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把陜西建設成為創新體系健全、創新機制高效、創新創業活躍、創新能力領先的西部創新高地。
2020年,陜西省制定了《關于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緊扣各類創新主體、廣大科研人員反映最強烈、最迫切需要破解的堵點難點,推出9個方面共38條政策,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對現代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2021年,為充分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和潛能,陜西創新性地提出,舉全省之力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打造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
創新千帆盡舉,發展破浪前行。
十年來,陜西科技創新實現了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
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北斗組網等國家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撐,在層出不窮的“國之重器”上烙上鮮明的“陜西印記”。
一大批原創成果噴薄而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逐日工程”團隊研發的世界首個全鏈路全系統空間太陽能電站地面驗證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寶鈦集團自主設計研制的4500米深潛器鈦合金載人球艙,實現了我國深海潛水器關鍵部件國產化。
在醫藥衛生、資源綜合利用、公共安全、文化旅游、環境治理、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等領域,一大批科技成果也持續走進現實。
改革蓄勢能
7月13日,陜西省高校院所“三項改革”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集中路演在西咸新區啟動。未來兩個多月的時間里,46家高校院所的439個優質項目將在秦創原路演平臺得到集中展示。
為了充分釋放科技資源潛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陜西在全國率先開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打破了科研人員“不敢轉”“不愿轉”“沒錢轉”的尷尬。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52家高校全面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17724項科技成果已單列管理,1052項成果正在實施轉化,666名科研人員和36名科研管理人員憑借科技成果轉化貢獻參加職稱評審。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不僅要拼誰的創新資源多、誰的創新平臺好,還要拼誰的創新生態更優、體制機制更完善。瞄準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難點、痛點、堵點,陜西的做法是:改革。
拆藩籬、涉深水、蹚新路、亮硬招、見實效,陜西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持續向縱深推進。
立導向——針對科研評價難,陜西探索科研評價“換把尺”。陜西不斷深化“三評”改革,開展“四唯”清理專項行動,完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同時,陜西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建立科研領域“紅黑名單”,營造誠實守信的科研環境。
破羈絆——擴大科研單位對科研經費的使用自主權,讓“打醬油的錢也能買醋”。陜西在科技重大專項試行“里程碑”式管理制度,在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推行“經費包干制”,開展“目標契約、合同管理”領銜專家項目試點,賦予科研人員更大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定權。
重激勵——陜西通過優化獎種結構、調整獎勵對象、改變評審機制、實行提名制、強化科技獎勵榮譽性等事項,構建科技獎勵制度體系,激勵自主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科技創新“列車”跑得更快,還要金融支持。一系列精準的科技金融政策頻頻落地,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開展風險補償、融資擔保……科技與金融的緊密結合,催生一大批科技成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發展添活力
得益于面向企業的科技創新政策的支持,陜西航空硬質合金工具有限責任公司近幾年先后完成了國家重大專項課題、陜西省重點研發項目等多個部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在這些科技項目的帶動下,該企業累計投入研發經費3500余萬元。
創新投入帶來的效果顯而易見:2021年,該企業高技術產品收入占比達到70%以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2%,利潤同比增長52倍。
從西安金藏膜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到陜西航空硬質合金工具有限責任公司,正是我省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2021年,全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1189家、增幅38.7%,數量位居全國第10;高新技術企業8397家、增幅35.5%,連續兩年新增數量超出全國增幅近17個百分點。科技對陜西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從2011年的52.07%提高到2021年的59.5%。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多措并舉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積極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優勢科技資源和創新服務向企業集聚,努力推動全省科技型企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今年4月,省政府印發《陜西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提出了針對科技型企業實施梯度培育、精準施策的科技型企業發展倍增計劃。
聚力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陜西聚眾智、謀發展、創未來,努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科技型領軍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態勢。
今年上半年,全省登記技術合同26167項、成交額1257.7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43%;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766家。
創新,潮涌三秦。
發展,動力澎湃。
(記者 張梅)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