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西漢玉辟邪:璞石無光琢為玉

2022-07-14 09:56:36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辟邪,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似獅而帶雙翼,為兇猛、勇健的象征,傳說具有驅除邪祟、守護平安的作用。...

  大玉辟邪。

  小玉辟邪正面。

  小玉辟邪背面。

  王亞慶給記者講解玉辟邪。

  辟邪,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似獅而帶雙翼,為兇猛、勇健的象征,傳說具有驅除邪祟、守護平安的作用。漢元帝渭陵出土的西漢大、小玉辟邪,是我國考古出土的年代較早的辟邪。也就是說,至少在20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將這種神獸具象化。

  辟邪究竟長什么樣子?日前,記者前往咸陽博物院一探究竟。

  西漢玉辟邪

  等級:國家一級文物

  戶籍登記時間:1966年、1972年

  出生時間:2000多年前

  出土地:咸陽市

  現住址:咸陽博物院

  壹 取土時的意外發現

  作為目前出土的年代較早的辟邪,玉辟邪當初是如何被發現的?它又為何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咸陽博物院工作人員王亞慶介紹,1966年,咸陽市周陵鄉新莊村(現咸陽市渭城區周陵街道新莊村)村民在漢元帝渭陵附近取土時,偶然發現了大玉辟邪,立即上報文保部門,并交至咸陽博物館(現咸陽博物院)。

  無獨有偶。1972年,新莊村村民在同一地點耕地時,無意中挖掘出一件小鎏金銅鼎。鎏金銅鼎內有鎏金銅編鐘和小玉辟邪。至此,小玉辟邪也正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1976年7月,咸陽博物館對此地進行了調查、清理,在耕土下發現了瓦礫堆積、墻基及平鋪方磚的路面等遺跡,還發現了多件帶有“長生無極”“長樂未央”字樣的瓦當。經專家確認,此地為漢元帝渭陵的禮制性建筑遺址所在地,這兩件玉辟邪也被明確為漢元帝劉奭生前的御用之物。

  “大、小玉辟邪作為皇帝的御用之物,雕刻十分精美,在漢玉中極為罕見。同時,這兩件質地瑩潤、巧奪天工的玉雕藝術作品,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個側面,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后人研究漢代玉雕藝術的珍貴材料。”王亞慶解釋。1996年,大、小玉辟邪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于咸陽博物院。

  貳 巧奪天工的漢玉精品

  6月29日,在咸陽博物院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看到了玉辟邪。大玉辟邪呈獅形,雙目圓睜,闊口銀齒,面頰飽滿,腮有須毛,昂首直視前方。小玉辟邪面似獅,頭頂雙角并合,張口露齒,呈匍匐狀,似乎呈現出猛獸捕食前的機警神態。兩件玉辟邪玉質晶瑩、雕刻精致,是漢代玉器中的精品。

  據介紹,大玉辟邪由和田白玉制成,局部泛橘紅色暈斑,長7厘米,高5.4厘米,重136克。大玉辟邪的神獸體態雄健威儀,身體前傾,略微下伏,前腿彎曲有力,以腳掌著地,腳跟抬起,尾巴粗壯而卷曲下垂,前胯處還以線刻與浮雕的方法刻出雙翼,造型十分逼真。

  小玉辟邪高2.5厘米,長5.8厘米,重49.3克,同樣為和田白玉質地。但小玉辟邪的神獸形態與大玉辟邪的有所不同。小玉辟邪展示的神獸前腿弓支,一側后腿奮力后蹬,當時的玉匠還專門以淺刻陰線表現其腿部和羽翼處毛紋;頭微偏,面目猙獰,身體貼伏地面作“蛤蟆”式,整體呈現出捕食前兇猛、機警的神態。

  王亞慶介紹,大、小玉辟邪采用了圓雕、鏤空透雕和線刻等技法,形象栩栩如生,也充分表現出了辟邪威猛霸氣、英姿勃發的模樣。大玉辟邪的照片還曾被中國郵政印入“和田玉”系列的特種郵票中。大、小玉辟邪曾在英國、意大利、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展覽。

  叁 玉辟邪講述的絲路故事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拓了馳名中外的絲綢之路,不僅打通了中原與西域的通道,也使得新疆和田玉料得以大量進入內地。“這從根本上推動了漢代玉器工藝的發展。”王亞慶告訴記者。

  漢代是我國玉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期,特別是西漢中期以后,隨著經濟的發展,玉器手工業興盛起來,玉器造型和制作工藝都達到了新高度。

  “從目前發掘出土的漢代玉器看,西漢前期,由于經過秦末的戰亂,玉器雕刻的工藝和技藝很少有發展和創新。當時的玉器在造型和紋飾上主要承襲了戰國以來的傳統。漢代中期以后,新品種和器型陸續出現,玉器制作工藝也不斷推陳出新,使得市面上透雕、圓雕、高浮雕的玉器逐漸增多,造型和紋飾上也融入神獸的元素。玉辟邪也是這個時期玉器行業發展的證明。”王亞慶說。

  辟邪的原型為獅子,而獅子原產自南亞、非洲等地,而非中國本土。西漢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獅獸造型的珍寶常常被西域諸國作為貢品獻給皇室。獅獸的形象開始在中原地區逐漸被神化。漢代百姓也將其與中國傳統的翼獸相結合,衍生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神獸——辟邪。“因此,辟邪這一造型的出現與絲綢之路的開通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王亞慶解釋。

  據了解,玉辟邪在兩漢時期最為流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偶有發現。但魏晉南北朝由于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戰亂紛起,玉器手工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這一時期的玉器都難以達到兩漢時期的水平。“玉辟邪自唐代以后較為少見,其傳世數量和質量都呈整體下滑的趨勢。玉辟邪的沒落,與同時期的社會文化更迭關系非常密切。”王亞慶遺憾地表示。

  這兩件寓意招祥引瑞、攘災驅邪的玉辟邪,雖然經過2000余年的歲月變遷,其瑩潤的質地、精湛的雕刻工藝、生動傳神的造型始終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在博物院里向前來參觀游覽的群眾“訴說”著西漢王朝的故事。(記者 郭詩夢文/圖)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西漢玉 辟邪 咸陽博物院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