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職業教育”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從國家立法層面強調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不僅有助于破解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也給職業院校的發展帶來新機遇。如何抓住機遇贏得發展?聽聽委員怎么說——
要提高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省政協委員 李明富
使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在我省更深入更有效地實施,為提高職業教育適應性提供法治保障。
“適應性是職業教育長期的痛點。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貫通,就需要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提升社會的認可度。”省政協委員、西安外事學院七方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明富表示。
“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不平衡,是導致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李明富在調研中發現,職業教育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要求不匹配現象嚴重,致使畢業生找不到合適工作,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人才。
李明富建議,應圍繞陜西經濟、產業發展需求,既要有效對接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人才需求,又要關注面向民生事業、鄉村振興等區域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加大課程改革,深度推進產教融合,將企業運行情景和真實項目引入教學,將業界前沿技術與案例融入教案,努力增強職業教育與社會、市場和用工崗位的匹配度,提高職業教育社會貢獻度。同時,要盡快研究落實《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辦法》,出臺《陜西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條例》,使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在我省更深入更有效地實施,為提高職業教育適應性提供法治保障。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劉凡銆 記者 趙婧
搭建“學校+行業+企業”供需平臺
省政協委員 鄧頌東
從改革和效能上下功夫,促進技能人才高質量就業。
新職教法中特別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招錄、招聘技術技能崗位人員時,應當明確技術技能要求,將技術技能水平作為錄用、聘用的重要條件”。省政協委員鄧頌東認為,職業院校應緊抓這一發展機遇,更好地從根本上解決生源質量問題,進而在就業市場上與普通高校畢業生競爭。
“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是有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我省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滿足理論層面的講授,實踐教學短板問題非常突出。”鄧頌東說,要有效打破現有高職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瓶頸,就要從改革和效能上下功夫,促進技能人才高質量就業。
如何讓校企合作在“專業+產業+就業”上實現突破?他認為,可以嘗試將“產業”引入專業教學和實習過程中,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就業能力,豐富職場經驗。
針對做好就業工作,鄧頌東建議,可推行設立“就業經紀人”平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重要作用,由行業主導承擔經紀人職責,搭建“學校+行業+企業”的供需平臺,形成技能人才“零距離”就業通道。
“行業參與是因為可以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企業參與可以更大維度地選擇人才,學校參與是為了實現精準人才輸出。”鄧頌東解釋說,在實際操作層面需要行業協會組織更多的企業搭建起就業聯盟平臺,讓更多信息實現共享,使得人才培養目標更明確,學生就業出口更寬闊。
各界導報記者 唐冰
夯實職業教育的“底座”
省政協委員 劉玉鳳
政府牽線搭橋、出臺政策,加大校企校政合作力度。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系統,致使職業教育成為我國教育體系中較為薄弱的一環。”省政協委員、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藥物與化工學院院長劉玉鳳說,屬于公益事業的教育與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任務性質不同,在校企合作上,企業參與的動力和積極性不足且參與度有限,存在學校“一頭熱”的短板。
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劉玉鳳認為,就職業院校本身而言,應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方案,使自身專業建設、培養模式和教學能夠與對應的產業發展轉型需求緊密對接。在教育方向上,職業教育要以市場為導向,及時了解市場最新需求,讓熟悉市場的企業加入到職業教育中,夯實職業教育的“底座”。
劉玉鳳建議,可由政府牽線搭橋、出臺政策,加大校企校政合作力度,對校企合作企業實行稅收減免,對企業確定導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在企事業單位招聘方面,要明確職教畢業生同樣具有競爭機會,通過多措并舉強化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劉凡銆 記者 趙婧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