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落實生態修復新格局、繪就美麗陜西新畫卷”新聞發布會,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雁林,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負責人魏宏安,陜西省發改委農村經濟處處長孫越鑫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
王雁林首先對《陜西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修復規劃》)內容和依據進行介紹?!缎迯鸵巹潯方浭∪嗣裾夂螅墒∽匀毁Y源廳和省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是全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任務的總綱和空間指引,是市、縣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實現的重要依據。
陜西通過“五個堅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構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態屏障、秦巴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源涵養生態屏障、長城沿線防風固沙帶、關中平原生態質量提升帶、漢丹江水環境綜合治理帶和“四橫三縱”生態廊道組成的“兩屏三帶多級廊道、六區六策十三項目”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
“兩屏”指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態屏障和秦巴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源涵養生態屏障;
“三帶”指長城沿線防風固沙帶、關中平原生態質量提升帶、漢丹江水環境綜合治理帶;“多級廊道”指“四橫三縱”生態連通廊道,其中一級生態廊道共31條,二級生態廊道共16條,三級生態廊道25條,形成覆蓋陜西省全域的多級廊道網格布局。
“六區六策”指按照空間用途管制要求,突出自然地理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連通性,將我省劃分為六大生態修復分區,形成支撐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的主體單元,并提出相應的修復策略。“十三項目”指9個國家重點項目、4類省級重點項目,合稱“十三項目”。
陜北風沙草灘生態脆弱區,采用自然恢復和人工輔助修復相結合方式,實施荒漠化治理、濕地與林草生態系統保護;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流失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治理,全面提升區內水土保持、水源涵養能力;在水源涵養區實施封山禁牧,恢復退化植被;黃河渭河沿線生態保護區,以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維護自然生態景觀,促進區域生態品質提升與協同發展;渭北礦山集中開采治理區,重點實施水源涵養、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系列工程;秦嶺生物多樣性及水源涵養區,通過保護森林原生生態系統,構建秦巴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的保護地體系;巴山生物多樣性及水源涵養區,實施水源地保護工程,增強漢江等干支流生態補水能力。
據悉,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將積極推動全省各級規劃編制,以五年為一個周期,分階段制定目標任務,分省市縣不同層次劃出重點區域、設定重點項目、排定落實時序,持續抓好各項任務落實。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