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西安站)”的巨幅海報。
2月19日,“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西安站)”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展出。
巴山春雨 趙望云作
節近中秋 石魯作
1961年10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發的《長安新畫——西安美協國畫研究室新作選刊》(資料照片)。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記者 柏樺攝
1961年10月,一場震動中國畫壇的“國畫習作展”巡展,讓新中國歷史上北方誕生的第一個畫派擁有了姓名——長安畫派。這支首次以農民為主要繪畫對象、描繪西北農民田園生活、表現大西北蒼茫與厚重的中國畫新軍,憑借“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藝術主張與“立足黃土地、扎根生活、反映現實”的藝術態度,在61年的發展、繼承、創新中日益成長為陜西一張當之無愧的時代名片、一面鮮明的文化旗幟。
為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中國畫創作成就,彰顯陜西畫壇的風采和魅力,經過兩年多的精心籌備,由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承辦的“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西安站)”,繼北京站、南京站之后,于2月19日至3月10日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舉行。此次巡展在長安畫派創派60余年藝術成就的基石上,系統梳理、整合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的優秀中國畫作品,使之走出陜西,向全國觀眾展示陜西畫壇的藝術精品和探索成就。此次巡展不僅是對陜西中國畫的歷史回望和展示,更是展望未來、舉旗前行,在思考和啟迪中翹望新的發展機遇,再創新的輝煌。
——題記
根在長安 夢想輝映生活
2月19日至3月10日,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里滿是藝術的氛圍,觀眾在一幅幅畫作前駐足端詳——這里正在舉辦“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西安站)”。這次展出,和此前舉辦的“在長安——陜西中國畫十二家作品展”“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陜西作品精選展”,一起展示著陜西畫壇的藝術精品和探索成就。
2020年9月,由陜西省美術博物館主辦的“在長安——陜西中國畫十二家作品展”在西安開啟,受到全國書畫家、書畫愛好者以及媒體的高度關注。53幅出自崔振寬、苗重安、張振學、江文湛、王有政、徐義生、郭全忠、趙振川、張之光、羅平安、王西京、陳國勇等12位當代長安畫壇代表畫家之手的精品佳作,以鮮明的地域特色抒發了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同時也較全面地展現了陜西中國畫的創作水準、學術水平。
2020年12月,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歷時一年多精心籌備的“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陜西作品精選展”開展。87件陜西美術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名作,時隔數十年之后,自中國美術館“啟程”,跨越千里,首次回到故鄉。這些創作于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不僅是陜西美術乃至中國美術的扛鼎之作,更呈現了不同時期陜西美術的面貌和風采,折射著中國美術的發展歷程。
2021年11月,“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作為“長安”三部曲系列展覽的第三部,首站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并沿著當年“國畫習作展”巡展走過的路線進行巡回展出。此次展覽分為“60年·從長安畫派再出發”“這片黃土地·那山那水那花”“處處有生活·夢想輝映現實”三部分,展出了長安畫派6位創派畫家——趙望云、石魯、何海霞、方濟眾、康師堯、李梓盛的代表作,32位陜西畫壇老中青畫家的240余幅作品及相關文獻,其中中青年畫家的作品占了相當比例。
“在長安”是家,有說不完的故事;“回長安”是回故鄉,故鄉是根;“出長安”是巡回,是血脈的流動。如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所說:“一個人開畫展是一個人的肖像,一群人聚在一起是一個群體形象,把一群人的畫合起來是一件大作品,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要呈現的‘出長安’。每一代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堅守,他們盡了一個人能夠盡到的最大力量。我們在看到藝術家的成就的同時,也看到了時代對藝術家的呼喚。”
致敬前輩 長安畫派再出發
20世紀60年代,長安畫派以艱苦卓絕的探索精神、振聾發聵的藝術主張,成為中國畫壇的一支勁旅。今天,新一代中青年畫家肩負起時代責任,深入現實生活,走進大地山川,用筆墨抒寫祖國風貌、描繪時代精神,創作出一大批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優秀作品。為傳承發揚長安畫派藝術精神,“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重走當年“國畫習作展”巡展路線,先后在北京、南京等地展出。
1961年,長安畫派創派畫家一行攜“國畫習作展”在北京展出。60年后,“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首站前往北京,帶著對長安畫派前輩們的紀念與致敬,帶著藝術交流和自我審視的目的,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眾多藝術家和評論家出席開幕式并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一個時代養一個畫派,長安畫派最重要的就是“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傳統。陜西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西北大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豐厚的紅色文化都給予了長安畫派豐富的滋養。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說:“‘出長安’帶著一種期待,也帶著一種希望,把長安美術家們偉大的創造送到首都來,求教于大家,展示給社會,我覺得中國美術館應該做這樣高規格的畫展。”
“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是對歷史的回顧和梳理,關注的是當下陜西美術創作、中國畫創作的成果和多樣的面貌。長安畫派創派畫家的作品至今仍然非常有價值,在這些作品的指引下,中青年畫家的作品展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風格追求,卻又沒有脫離陜西這片熱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表示,陜西畫家所保持的非常鮮明的中國繪畫寫意的精神,當代中國畫領域所有實踐者都可以從中獲得滋養和啟發。
20世紀60年代初,長安畫派“國畫習作展”首次走進南京,新金陵畫派代表人物傅抱石等前往陜西華山、延安等地采風寫生,兩大影響著當代藝術發展形態的畫派就此開啟了彼此友誼與藝術交流的大門。多年后,“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再次走進南京,與新金陵畫派當代名家共同回溯歷史、審視當下、展望未來,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為兩地文化藝術的交流與互鑒攜手同行。
中國美協副主席、江蘇省美協主席周京新說:“作為新中國美術史上里程碑式的兩大畫派,長安畫派和新金陵畫派淵源頗深。陜西中國畫藝術中那種勇于打破傳統技術語言定式的氣魄,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此次參展的作品中,我就看到了那種不斷地釋放、展開,同時又不放棄中國繪畫最核心價值觀的語言的拓展。”
不忘來路 始知歸處
從20世紀60年代長安畫派橫空出世,照亮了長安的天空,到20世紀80年代陜西畫家群體在長安畫派創新精神的感召和引領下,創作出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再到歷經現代藝術思潮洗禮的新時代陜西畫家,在更加自由、多元、現代的創作理念下形成各自獨特的自我風貌,60余年來,一大批陜西畫家立足黃土,扎根生活,繼承和發揚長安畫派藝術思想、繪畫宗旨,憑借深厚的文化積淀、濃郁的鄉土風情,以新的審美情懷和藝術形式,推動長安畫派獨秀一方。
2月19日,“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西安站)”精彩亮相陜西省美術博物館,240余幅充滿鮮活生命力和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彰顯了長安畫派的藝術風貌和精神氣象。幾代陜西中國畫畫家齊聚一堂,回望著60余年薪火相傳、創新創造的漫漫征途,期盼著陜西中國畫畫壇不斷探索、不斷革新、不斷超越的光輝未來。
“‘在長安’‘回長安’‘出長安’這一系列展覽很有意思。從老一輩長安畫派畫家到我們這一輩畫家,‘長安’兩個字在我們身上揮之不去,我們對此有著深厚的感情。”長安畫派著名畫家趙振川說,“‘長安’三部曲系列展覽讓我們再次回顧了長安畫派對中國美術的貢獻,回顧歷史,回顧前人,包括回顧我們自己年輕時的作品。不忘來路,始知歸處。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哲學思想,只有對中國文化深厚的歷史積淀有一定的研究和認知,我們的作品才會更有思想內涵,才能更好地為時代、為人民、為祖國服務。”
“60余年前,長安畫派的崛起給陜西藝術事業帶來了發展契機。在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不懈努力下,今天的長安畫壇已經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老一代的藝術家給我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樹立了良好的藝術追求的范例和榜樣。今天,我們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創造符合時代需求的更好的藝術佳作。”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郭線廬寄語青年藝術家,“新的時代賦予我們新的使命。希望更多優秀的藝術家,特別是青年藝術家能夠脫穎而出,肩負起歷史的使命,在陜西新時代發展建設中努力追尋新的文化高度。”
“一名畫家,一面旗幟;一個畫派,一座高峰。高度有了,難度也來了。對于今天的陜西畫家來說,找尋規律、破殼出新是真正要面對的問題。”邢慶仁表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接地氣、有底氣,有萬物的助力,更要有自身的努力和奮斗。我們今天能做的,就是為青年一代搭建起好的平臺,為優秀人才創造好的條件,相信陜西美術的接力棒會在他們的手里繼續傳下去,相信在他們中間還會出現人才、出現天才、出現大畫家。”(記者 柏樺)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