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市政府獲悉,《西安市“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印發。《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顯著縮小,走出一條西安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成為全省鄉村振興排頭兵。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
構建“四區五類”的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格局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構建“四區五類”的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格局。在農業生產上形成基礎供給與品質塑造相輔相成的結構布局,在村莊建設上形成適度集聚和有機離散互補的發展模式。
其中,“四區”包括環都市城鄉融合發展區,主要布局在環繞西安市中心城區銜接城鎮開發邊界涉及的鄉村,涉及高陵、灞橋、未央、長安、鄠邑五個區;平原提質拓能發展區,主要布局在渭河沖積平原,涉及閻良、高陵、臨潼、灞橋、藍田、長安、鄠邑、周至八個區縣;淺山丘陵轉型發展區,主要布局在驪山片區和洪慶山一帶,涉及臨潼南部地區、灞橋東部地區和藍田西北部地區;秦嶺山地生態保育區,主要布局在秦嶺坡底線以南區域,涉及灞橋、臨潼、長安、鄠邑、藍田、周至六個區縣。其中生態保護紅線保護面積3516.64平方公里,含秦嶺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占秦嶺山地生態保育區的71.63%。
“三區一帶三基地13+6集群”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市將著力打造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三區一帶三基地13+6集群”農業高質量發展格局。
高質量建設發展示范區(三區)包含秦嶺北麓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暨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一縣(區)一業都市農業現代化園區(產業園)、西咸、閻良、高陵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打造沿渭設施蔬菜產業帶,在渭北高陵、閻良、臨潼設施瓜菜種植區域,發展早春秋延越冬瓜菜;在周至—鄠邑沿渭蔬菜種植區域,發展一批扎根基地的企業、園區、合作社,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產業品牌;在西咸新區蔬菜種植區域,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投資,探索建立城鄉融合瓜菜產銷一體化模式,推動蔬菜產業向標準化、集約化、智能化、精細化、品牌化發展。
高標準建設主要農產品生產保供基地(都市現代化農場),包括優質糧食生產基地、重要農產品保供基地和花卉生產基地。
打造地理標志農產品“13集群”,以我市13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為依托,重點支持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保護提升、宣傳推介和設施建設。
打造種業(質)資源“6集群”,以鄠邑糧食種業、臨潼番茄種業、鄠邑李杏種質資源、高新獼猴桃種質資源、葡萄種質資源及關中奶山羊種質資源為依托,重點支持新品種培育繁育基地建設和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及利用等。
到2025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75萬畝以上
穩定糧食生產。打造全國一流的旱作節水補灌高產示范樣板,提高糧食單產,每年建立部、省、市級小麥、玉米高質高效創建萬畝示范區5個以上,總面積10萬畝以上,確保糧食總產量基本穩定。到2025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75萬畝以上,保障120萬噸以上糧食產能。
保障蔬菜供應。每年規劃新建蔬菜基地5000畝,其中新增設施蔬菜2000畝,五年建設3條產業帶,形成西閻蔬菜產業帶、沿渭蔬菜產業帶、沿山蔬菜產業帶。扶持發展一批集一產二產三產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企業、園區、合作社,探索蔬菜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新模式。到2025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蔬菜總產量穩定在350萬噸。
《規劃》提出促進特色果業提質增效。到2025年,全市園林水果面積控制在75萬畝左右,產量穩定在100萬噸左右,果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叫響“西安村落·東方之鄉”鄉村旅游品牌
我市將依托特色產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壯大鄉村產業。
加快乳制品產業鏈提升。力爭到2025年,全市乳制品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00億元,打造臨潼區全產業鏈產值過百億區;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乳制品加工企業優質生鮮乳需求供給率達到100%;培育年產值20億元以上企業1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4家,乳制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建成國際化乳業創新基地;培育形成2個覆蓋全國市場的優勢品牌和10家專業營銷隊伍,打造2家知名電商銷售平臺和2個國內知名、國際馳名的西安乳品品牌。
推動農旅融合,構建“126”鄉村旅游發展空間格局,規范發展秦嶺北麓鄉村旅游,引導“周鄠高”板塊鄉村旅游創新發展,推動“長灞藍”板塊鄉村旅游轉型升級,推進“閻高臨”板塊鄉村旅游產業融合,強化西咸新區鄉村旅游特色發展。創新鄉村旅游管理體制機制,叫響“西安村落·東方之鄉”鄉村旅游品牌,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到2025年,建設20條鄉村旅游線路,休閑農業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
同時,健全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充分利用快遞物流、郵政、供銷合作社、益農信息社、電商服務站點等現有條件,完善區(縣)、鎮(街)、村三級物流體系,提高農村物流網絡連通率和覆蓋率,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圍繞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和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西安市農產品物流城(絲路農貿港),形成向西開放的商貿物流重鎮,發揮絲路經濟帶重要通道和節點作用。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加快推進鄉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
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到202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9%,農村供水保證率達到95%。推進城鄉路網交通一體化,力爭到2025年,平原區的縣與鎮(街)之間通二級路,鎮(街)之間通三、四級路,行政村之間通水泥路,20戶以上較大自然村通瀝青(水泥)路。
加快農村電力能源氣象建設,到2025年,實現農村地區穩定可靠供電服務全覆蓋,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9%,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到100%。
實施數字鄉村建設行動,鼓勵有條件的鄉村開展5G建設試點和創新應用,推動千兆光纖網絡、物聯網向農村延伸。推動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信息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發展。推動發展云農場等網絡經營模式,建設標桿示范應用場景,培育“5G+智慧農業”“5G+旅游”等新業態。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2021年,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8%以上;到2023年末,普及率達到83%以上;到2025年,普及率達到89%以上,廁所糞污基本得到無害化處理。以區縣為單元,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建設、運行、監管”一體統籌模式,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2021年,全市生活垃圾實現有效治理的自然村達到85%以上;到2023年末,達到90%以上;2025年達到99%。
此外,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鼓勵專業化、市場化建設和運行管護,探索建立垃圾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支持村級組織和農村工匠帶頭人等承接村內環境整治、村內道路、植樹造林等小型涉農工程項目。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納入村規民約,組織開展專業化培訓,把村民培養成村內環境衛生治理和公益性基礎設施運行維護的重要力量。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端)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