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1月20日,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西安閉幕。
在科學精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條件下,今年大會會程更短、節奏更快、安排更實。
精簡辦會背后,是高質量協商建言的高度濃縮。為提升本次會議“言”值,省政協辦公廳在去年10月即向省政協委員和有關單位發出大會發言的征稿通知,明確選題和撰稿要求。元旦假期,大會發言組綜合分析征稿情況,結合疫情發展形勢,先后印發了征稿補充通知和修改稿件通知,并按照質量優先、統籌兼顧的原則,以選題角度、事實依據、建議內容等為“標尺”篩選打磨來稿,最終遴選出35篇大會發言材料。
此次征集大會發言材料主題鮮明,提出的意見建議飽含對陜西高質量發展的熱切期盼,聚焦我省“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問題,以及涉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難點熱點問題,從不同領域、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提出對策。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2021年是陜西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
據省統計局日前發布的全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罕見汛情以及嚴重疫情的多重沖擊,2021年我省GDP同比增長6.5%。總體來看,全年經濟呈現持續恢復、結構向善、動能蓄積、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主要指標實現預期目標,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能。國務院日前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強調,要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如何進一步激發數字經濟“牽引力”?省政協委員、銅川市耀州區大數據產業園運營中心主任劉振宇建議,加快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基礎實力,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導、智慧應用場景創新為特色的數字產業發展新優勢。同時,著力整合跨行業跨領域大數據平臺資源,全面構建數字經濟要素支撐發展體系,在政策層面、資金層面、人才層面給予相應支持政策,讓數字經濟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發展動力。
2021年,我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扶持綠色產業,全省非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高于規上工業0.7個百分點。緊扣“雙碳”目標,省政協常委、陜西億杰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高志調研了解到,廢舊光伏組件回收再利用可促進光伏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低碳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的重要支撐。他建議,我省盡快組織相關部門加強對廢舊光伏組件回收再利用政策體系的研究,制定廢舊光伏組件回收管理規范,升級改造傳統回收技術,引入技術成熟的專業回收企業,鼓勵我省光伏組件生產企業加大對廢件回收的投入,延續光伏產業“綠色生命”。
近年來,延安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推進“穩油、擴煤、增氣、興電、促轉化”的能源發展戰略。為進一步推進能源化工產業轉型發展,延安市政協建議,要找準延安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比較優勢,積極謀劃建設非化石能源產業發展和供應體系,深入研究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政策措施,爭取將延安列入全國碳匯權益交易試點。同時,大力推進集約連片規?;履茉撮_發,大規模增加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積極推進氫能源、清潔能源產業建設,鼓勵支持發展生物質、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推動全域清潔能源利用。
隨著中歐班列“長安號”不斷提速、擴線,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輻射力和影響力持續增強。省政協經濟委員會調研發現,目前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干支線路仍需拓展,現行政策合力尚未形成,企業主體作用發揮不夠明顯。為此建議,加速完善“米”字形高鐵骨架網,提升關中平原城市群互聯互通水平;加強鐵路貨運場站建設,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具有集裝箱辦理能力的鐵路貨運基地;優化鐵路運輸組織,加強班列班次與港口航線網絡等對接,提高聯運組織一體化運行水平;降低通關運行成本,全面清理收費環節,深入推進“一單制”,進一步推動通關便利化;引導物流企業集群發展,搭建空海鐵聯運平臺,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業務。
疫后加速穩進有力
2021年底我省突發本地新冠疫情,對全省經濟帶來一定影響。當前,隨著疫情形勢逐步好轉,全省上下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并舉,各地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日前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全年經濟工作。
疫后恢復經濟社會發展,甚至跑出發展“加速度”,陜西要從何處發力?
省政協常委、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院常務副院長壽錫凌建議,要繼續加大對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力度和強度,加強公共衛生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強化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公共衛生體系的管理服務水平和應急能力;要明晰政府、專業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責權,形成行之有效的協同聯動機制;要建立一整套傳染病防控體系預案,平時多加演練,防疫同時保障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提高衛生應急處置能力。
針對疫情下暴露的基層社會治理短板,省政協委員、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濤建議,要建立健全資源統籌調配機制,避免人、財、物等資源錯配。同時,要建立健全重大事件應急狀態下社會公益資源的統一調配機制,完善公益捐贈信息公開制度、需求信息發布制度和公益活動信息共享機制,避免造成公益資源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下等現象。
疫情反復給文旅行業造成極大沖擊。在后疫情時代和消費結構升級大背景下,陜西文旅業如何迎接挑戰、搶抓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
省致公黨建議,要豐富陜西特色演藝、觀光、休閑、度假等線上線下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和精品項目,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提升文旅產品服務質量;要加強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布局、產品轉化,對陜西傳統文化資源、民俗資源、鄉村資源進行創新式傳承,讓文化寶藏“活”起來;可以通過打造智能化景區等,利用數字化進行展示陳列和介紹講解,把實景游戲、智能機器人等技術引入傳統文化教育與旅游休閑、度假生活等方面,讓休閑娛樂“潮”起來。
西部陸海新通道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將我國西北、西南地區緊密聯系在一起,是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
位于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延展帶的陜西,如何借勢國家戰略,破圈突圍、物暢其流,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省政協常委、省民盟專職副主委富君建議,要發揮好陜西作為大西北龍頭的作用,積極主動加強與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內蒙等省份的合作,不斷完善交通路網,提升通道產業聚集能力,圍繞優勢特色產業聚鏈建群、聚鏈強群。同時,完善優化南北交通走廊,強化陜西向北向南的開放力度,加快推動陜西連接包頭—??谕ǖ澜ㄔO進度和陜西連接銀川—重慶高速鐵路規劃建設進度,提升陜西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戰略位置,強化西部陸海新通道在西部地區縱深的支撐帶動能力。
鄉村振興激發動能
2021年以來,全省各級各部門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統籌推進“3﹢X”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建設,農業產業扶持、惠農措施落實到位,全省農村經濟實現較高速增長,2021年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532.16億元,增長6.2%。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對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基礎性意義。
省政協委員、省統一戰線理論研究基地主任陳曉莉調研發現,目前,我省農村集體經濟底子薄、基礎差、體量小、發展不平衡,整體上仍處于“點上突破、面上探索”的起步階段,低水平發展、低效益運行等問題依然非常突出。為此,她建議,要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分層級、分類型、分階段設立目標責任,注重經濟發展的過程性和成長性考核;要進一步明確農委、農辦、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涉農部門的職權職責,建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重大問題;要多渠道保障人才供給,既靠政策、也靠市場,既要外引、也要內培;要多方式保障產業用地,多途徑籌集集體經濟發展資金,正確處理成員分紅和集體經濟發展的關系,堅持發展優先,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針對當前我省鄉村振興中存在的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鄉村人才仍顯匱乏、鄉村治理有待加強等問題,銅川市政協建議,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精品農業、優勢品牌戰略,以專業合作社為依托,整合農村各類資源,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采取招錄、調劑或聘用等方式,真正為農村引進充實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實用人才、技能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完善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鄉村治理體系,健全村級議事決策、民主管理、村務公開、鄉村小微權力監督制約等制度機制,形成各方共同參與鄉村治理的合力。
為推動我省鄉村振興取得更大進展,省工商聯建議,要持續完善鄉村振興的領導責任機制,進一步明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通過定期分步督查和工作實績考核,推動建立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要健全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將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振興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鄉村建設的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推動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要建立農資產品信息互通共享機制,開發建立全省統一的農資銷售管理平臺,對重要農用物資進行全面統計、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及時向企業、農戶提供各類市場需求信息,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環。
創新驅動釋放活力
2021年,在秦創原帶動下,我省創新創業氛圍濃厚,帶動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較快增長。1-12月,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6.9%,高于全省投資9.9個百分點。
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關聯度高、技術密集、吸納就業能力強,處于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我省是裝備制造業大省,但與東部省份相比,企業規模和大型企業數仍有較大差距。
為此,省臺盟建議,大力推進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在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重點裝備領域,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大力培育發展共享制造平臺,推進我省高端裝備制造業集群化高質量發展。此外,要在繼續增加政府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堅持長線投入與短線投入相結合,優化投資方向,并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學研用服為主線,以激發資源創新活力為抓手,以突破核心技術、出成果、出人才為目標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開放創新體系,培育壯大一批技術創新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
“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一系列發展舉措正以改變要素條件、組合形式、配置效率等方式逐步優化我省生產函數。”省政協委員、延長石油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陜西金融控股集團董事蒲小川認為,當前,提升秦創原平臺牽引力,還需要構建包含宏觀戰略、中觀思路和微觀措施的系統解決方案,將“政、產、學、研、金”有效協同,實現高水平循環,奏響新型科創體制下多方合作的“交響樂”。同時,圍繞“兩鏈”融合設立科技創新中心,為創新鏈解決共性及關鍵技術問題;設立產業創新中心,為產業鏈解決工程化技術和產業培育問題。此外,還可以考慮創設科技投行,賦予其科創體系“價值發現、價值培育、價值實現”職能,使得發明人、轉化人和投資人協同配合相得益彰。
近年來,我省高??萍汲晒偷剞D化工作有了新氣象、取得新成效。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調研發現,由于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校企對接深度廣度不夠,企業吸納成果能力有限,科技成果轉化專業機構和專業經理人緊缺,我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安家”效果還不理想。
為此,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建議,加大改革力度,推動所有權在校、使用權在人、收益權共享、處置權先授的“四權”改革試點,允許成果先確權、后轉化;設立省級技術交易中心,建立和完善成果披露制度,設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需求信息共享平臺;依托西部科技創新港“雙鏈深度融合示范區”,鼓勵高校與各類創投風投開展合作,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資高校重大科技成果、高價值專利轉化項目以及前沿技術大賽獲獎項目,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投資活躍度;設立省級高??萍汲晒D化中介服務機構,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促進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和科技成果轉化,形成以高校為引領、以產業園區為承載、市場化運作的環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圈。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