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李淑紅 馬趙軍
一家家“崛起”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一批批特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農戶從愁種愁銷到種上“保收田”,從打工無門到在家門口分紅……近年來,府谷縣麻鎮便民服務中心把產業興旺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抓手,通過做強傳統產業、做細加工產業,在田疇沃野奏響鄉村振興“富民曲”。
綠色農產品 飄香大市場
初冬時節,寒意漸濃。走進麻鎮埝墕村,登高望遠,昔日的荒山溝里,如今是規劃整齊的蔬菜大棚,它們在陽光映照下宛如一行行五線譜,奏響生態富民動人樂章。
步入埝墕村合作社大棚,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映入眼簾:綠油油的草莓苗青翠欲滴、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忙著給小苗培土、施肥。在埝墕村,新建的蔬菜大棚和設施養雞場吸引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到家鄉,如今在家門口也能增收致富。
“特色”加“綠色”,埝墕村著力打造綠色、生態品牌,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不斷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和生態產品供給。如今,蔬菜種植、蛋雞養殖和小雜糧加工漸入佳境,讓這個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小村子聲名鵲起。
“今年我們村兩座溫室大棚種植西瓜、草莓和豆角,年利潤可超過10萬元,設施養雞3600余只,日產雞蛋400多斤。”埝墕村黨支部書記王斌說。
依托優勢區位資源,近年來,麻鎮便民服務中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截至目前,共建成溫室大棚7座、雙膜拱棚46座、果園1530余畝。
糧田變良田 農民心里甜
這兩天,走在劉家坪村田間地頭,平整土地的機器正轟鳴作業。放眼望去,原本零散的土地,如今阡陌縱橫、田疇整齊,筆直的田埂正向遠處延伸。
“以前我們一家幾畝地,基本是靠天吃飯,農業機械也用不成,現在看著這平整的土地心里就是個高興!”種了幾十年田的村民老劉,說起眼前的土地,話里話外透著喜悅。
今年以來,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麻鎮便民服務中心以“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為主要目標,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提高耕地質量。
據介紹,麻鎮便民服務中心共計劃實施土地平整10000畝,第一期目標為5000畝,現已完成1200余畝。
“種上了好地,心里甭提多踏實了!”說起來年的收獲,老劉信心滿滿。
延長產業鏈 拓寬富民路
走進位于麻鎮楊家峁村的府谷陳氏食品加工廠,陳玉霞正在忙著炒杏瓣。說起杏仁的吃法,炒杏瓣、煮杏瓣、熬杏茶……她如數家珍。
陳玉霞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多年務農的她想到熟悉的杏仁,于是打起了深加工的主意。從投資建廠到年銷量100噸左右,如今,陳玉霞的“陳氏食品”已歷經十幾個春秋。
由于公司規模較大,有季節性的用工需求,陳玉霞就招聘本村脫貧戶來公司務工。公司用工需求最多時需要20人左右,這些村民不出村就能獲得勞務收入。
產業興、百姓富。麻鎮便民服務中心以培育優勢產業、打造特色農產品基地為重點,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目前已建成湖羊養殖場、山羊養殖場和設施養雞場,此外還辦起了炒米加工廠、小雜糧加工廠、傳統油坊加工廠、手套加工廠、掃把加工廠等,總計24個產業項目。截至目前,麻鎮便民服務中心所轄5個行政村都成立了集體經濟聯合社,收益全部“破零”。
編輯: 楊晨雨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