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張涵博
又到高校畢業生求職旺季,最近,西安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陳妍忙得“團團轉”。
“這段時間我們已經收到了1000多份簡歷,目前已完成簡歷篩選、筆試、一面流程。”陳妍介紹,初篩未通過的求職者,大多屬于專業不對口。在面試過程中,還篩選掉了一批實踐經驗明顯匱乏的求職者,“他們入職后培養成本會相對較高,這也是我們的主要顧慮。”
高校畢業生就業關乎千家萬戶,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11月2日,省政協聚焦“促進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在會前征集的交流材料中,省級民主黨派、政協委員、基層政協就此提出了許多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省政協委員、西安科技大學教授李侃社認為,當前我省部分高校在專業設置上缺乏特色優勢,存在“千校一面,萬人同性”的現象。他建議各高校優化調整培養方案,從國情、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發展趨勢,高等教育教學規律,人的成才、成長和可持續發展規律出發,突出特色,強化綜合素質、勞動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培育和造就適銷對路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勞動力”。
“招聘單位招不到人和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同時并存,究其原因,是因為高校的學科專業設置、畢業生培養的質量不能適應社會發展、不能適應招聘單位的用人需求。”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在材料中建議,教育主管部門、高校應主動走向社會,更多地向用人單位聽取建議。及時采集畢業生的就業數據,根據畢業生就業情況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方案,積極開設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專業。
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省政協常委、西安石油大學黨委書記賽云秀認為,高校要不斷研究完善就業與學科專業設置、招生計劃安排、人才培養改革的聯動機制,對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過低的學科、專業進行統計分析,及時撤并和調整,用招生計劃的分配杠桿進行專業調控,真正發揮其引領學科專業調整、倒逼培養模式改革的作用。
“重認知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是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西安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建議,要構建多元化的實踐實訓體系,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相結合,政府應鼓勵大中型企業建立大學生企業參觀實習基地,鼓勵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師徒制度,并給予接受實習的企業適當的財政補貼,讓學生對產業有體驗和認知。
在產業不斷升級、經濟結構轉型的當下,實現產學研的深度聯動,有利于提供畢業生就業的“多維驅動力”。省政協委員、陜西電子信息集團黨委書記燕林豹建議,政府、高校和企業共同出資建設大學生試驗實訓基地,利用中試生產線等起點高、成本小、貼近市場的實訓形式,盡早讓大學生接觸企業,了解生產線和產品的工藝流程,增強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我省不斷建立健全支持青年就業見習的政策制度和工作體系,對畢業年度和畢業兩年內未就業的普通高校畢業生提供見習機會。咸陽市今年新征集發布就業見習崗位近2400個,安排未就業畢業生上崗見習766人,按標準給予見習補貼,對提前簽訂勞動合同的見習單位,一次性給予剩余期限見習補貼,目前全市見習留用率保持在60%以上。
咸陽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在調研中發現,當下高校畢業生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較為明顯,全市醫學、教育、會計等7個專業未就業畢業生達2256人,占未就業畢業生總人數的75%以上。為此建議,加快推進教育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高校專業設置與就業需求有機銜接,增加針對性的專業設置,擴大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受益的實習項目,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貼合教育抓引導、聚焦實踐抓養成。”省政協委員、西安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劉德安建議,在我省高校加快推進建設科學系統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工作方案,把教育和實踐貫通學生整個大學期間,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管理自身職業生涯的能力和相應的求職技能,全力構建“好就業、就好業”的穩就業態勢。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