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記者從陜西省發改委獲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兩周年以來,全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有序推進。
組織謀劃重點項目400多個
黃河在陜西境內全長719公里,流域國土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分別占陜西的65%、76%和87%,這一區域的生態保護治理對陜西乃至全國十分重要,為陜西做好黃河工作提出了根本要求。
兩年來,全省上下把保護黃河作為千秋大計、國之大者,牢牢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總體要求,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堅持規劃引領,項目支撐作用初步顯現。
我省出臺《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加快完善了涵蓋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水安全保障、文物保護、文化傳承等重點領域的規劃體系,組織謀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8個領域重點項目400多個。
2021年度,陜西報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向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2批36個項目,總投資50.47億元,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30.3億元。用好陜西科研院所智力資源,我省成功舉辦兩屆黃河院士論壇。
啟動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
加強保護修復,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我省啟動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黃河流域植被覆蓋度達到60.68%,成為全國增綠幅度最大的核心區域之一,860萬畝流動沙地得到固定或半固定,取得“人進沙退”的治沙成果。
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計建成淤地壩3.4萬座,占全國的58%左右,淤地造田86萬畝。深入推進延河、涇河、無定河綜合治理及中小河流治理,26條城市黑臭水體經過治理全部達到“長制久清”標準,渭河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優。2021年上半年,黃河流域65個國考水質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71.4%,同比上升13.6個百分點。
統籌防洪減災,我省節水增效能力不斷提升。通過把黃河安瀾作為底線任務,我省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深入研究水沙調控機制,年均入黃泥沙量減至2.7億噸左右。通過有序實施渭河、涇河等重要支流防洪治理,強化山洪、城鎮內澇及江河庫壩等重點區域防汛工作,有力保障伏秋大汛重要河流安瀾。發布《陜西省行業用水定額》地方標準后,2020年全省實際用水總量首次實現負增長,萬元GDP、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15年下降25.7%、32%,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0.576,西安、延安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黃河文化對外影響不斷擴大
發揮比較優勢,我省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持續壯大。以科教優勢挖掘創新潛力,我省啟動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力促高端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發展。
以區位優勢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我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抓好平臺和通道建設,楊凌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加快建設,中歐班列(西安)核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以資源優勢保障要素供給,我省著力優煤穩油擴氣增電,加快推進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改善。
以文化優勢講好陜西黃河故事,我省不斷加強鄭國渠、石峁、漢長安城等歷史遺址保護,加快碑林博物館、長征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黃河文化對外影響不斷擴大。
下一步,我省將切實把保護母親河的“國之大者”擔當好,堅決守護黃河安瀾。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推廣高西溝村在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方面的典型做法。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完善防洪體系,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逐步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