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實習記者 閆智)今年8月8日是我國第十三個“全民健身日”。日前,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就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如何貫徹落實好國務院部署,促進我省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十四運會臨近,西安市體育場館和全民健身設施能否滿足市民健身需求?結合今年省兩會委員有關提案,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西安市區內部分健身場所。
8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西安市慈恩西路一處健身休閑廣場,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健身鍛煉。
“附近健身運動場地較少,周圍住戶大都會來到這里鍛煉身體。”家住附近的張大爺說,現在人們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平日里喜歡在空閑時鍛煉身體,但周圍住的人太多了,附近卻只有這一個可供健身的廣場。
正帶孩子在廣場玩的市民李莉說,這里部分公共運動設施存在老舊現象,加之健身器材本來就不多,能讓孩子使用的就更少了,如果真想帶孩子好好鍛煉,只能坐車去稍遠些的公園。
8月18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西安市明德路西側的一處公園,發現健身休閑區只占整個公園的很小部分,健身器材也不多。
家住附近西八里新村的市民楊睿說,公園健身區域太小,健身器材也不夠豐富,老人們還可以在這兒跳跳廣場舞、用用簡單健身器材,卻無法滿足年輕人健身需求。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健康問題。”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李敬喜在調研中了解到,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運動,健身器材布局不合理等問題,讓公眾需求與公共體育設施短缺矛盾日漸突出。
據8月3日西安市統計局官網發布的健身狀況網絡在線調查結果:健身市民對于健身場所選擇最多的是健步道,選擇比例為23.9%;公園、社區公共健身場所選擇比例較多,選擇比例分別為20.7%和 17.1%。但“受訪市民對健身步道和社區健身設施評價不高,按照100分為滿分,健身步道平均得分為66.8分,社區健身設施平均得分為55.8分”。
網絡在線調查中,有部分受訪市民認為,由于受到社區規模、場地等因素限制,不同社區的健身設施差異較大,許多小規模社區及老舊社區健身設施比較簡陋甚至缺失,不能滿足小區居民健身需求。
針對存在的問題,李敬喜建議,加強和完善市政公園和綠地內體育健身器材的投入,完善常規配置,以建設簡易健身場地設施為主,構建便民利民“一公里”健身圈,規劃好場地,配建室外健身器材,讓百姓隨時隨地能進行健身鍛煉。
在位于西安電子三路的西京社區,記者看到,該小區里只有為數不多的老舊健身器材。“小區里健身器材年代久遠,很少有人去使用,周圍又缺少健身場地,大家想鍛煉只能去別的地方。”小區住戶郭超說,業主們也向物業反映過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在位于西安市東元西路的東岸陽光小區內,物業專門辟出一塊健身專用場地,并配備了健身器材,劃出了乒乓球、羽毛球場地。該小區住戶魯遙說,雖然這里健身設施比較完善,但沒有專人維護。“最近幾天就有一個單軸‘橢圓機’輕微損壞,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今年省兩會,省政協常委、省民盟副主委車建營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建議》的提案。提案指出,目前健身場地多集中在廣場、公園等室外區域,在一些老舊小區或開放性公園,健身設施沒有專人維護和管理,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現象,導致有些設施處于常年破損狀態而無法使用。
車建營在提案中建議,應加強健身設施日常管理與維護,相關部門要在整體規劃布局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管理運維,確保健身場地與設施器械完好;因地制宜建設公益性室內健身房,通過采取免費或低收費的方式,讓更多居民都能享受,確保居民健身的常態化。
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間,我省將以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為契機,加大體育場館供給,在全省建成各級各類體育場館設施3.5萬個,新增場地面積3100萬平方米,人均場地面積由1.07平方米增至1.97平方米,以此為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提供堅實支撐。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