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10:07:34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 記者 李彥伶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圍繞“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和“做大做強鄉村旅游”兩個議題,7月6日至8日,省政協副主席魏增軍帶領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委員、專家深入漢中市進行實地調研。
河口村位于漢中市留壩縣武關驛鎮,轄5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706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227人。2013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河口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和開發鄉村旅游,從一個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落后村,一躍成為全縣產業強村,村集體經濟不斷得到發展壯大。
綠樹蔥蘢,煙霞掩映。調研組一行走進河口村看到,在垂釣基地、農耕采摘園、荷塘、鄉村大食堂、文化長廊等地,有不少游人在拍照、垂釣、觀光。
隨著“長江十年禁捕”工作的實施,戶外釣魚愛好者不能在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進行野釣。河口村借此契機舉辦垂釣大賽,一時間吸引全國各地野釣愛好者紛紛參加。如今的河口村垂釣基地由村扶貧社管理運行,每年至少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6萬至8萬元。
據河口村黨支部書記周曉明介紹,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持續開展,河口村通過發展食用菌、中蜂養殖、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集體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每年集體經濟收入達40余萬元,2020年河口村為全村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9.9萬余元,戶均增收1286元。為此,河口村相繼獲得“陜西省鄉村旅游示范村”“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村莊清潔行動省級先進村”等多項殊榮。
看著眼前的荷塘景色,一朵朵荷花正競相開放。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范福會感慨地說:“應緊緊圍繞綠色做強做優做大農村集體經濟和鄉村旅游,保護好、滋養好、利用好青山綠水。”
他建議,要不斷提升鄉村旅游品質,持續搞好環境整治,完善旅游基礎設施,積極引人引智引資,通過合作實現共贏。
調研組在留壩縣留香溢品商貿有限公司了解到,近年來,該公司在陜西及周邊地區每年收購、銷售香菇達800余萬斤,帶動全縣60%以上菇農戶均增收5700元,同時,吸納所在村貧困戶14戶入股股金15.8萬元,戶均分紅1400元。此外,還帶動周邊農戶50余戶參與務工,戶均增收3萬余元。
“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強化金融稅收的扶持優惠舉措。”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唐周懷建議,要因地制宜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產業。
調研組來到留壩縣火燒店鎮太子嶺蜂場。據了解,目前該蜂場累計投入資金26萬元,現有中蜂253桶(箱),占地20余畝,年均可產蜜1300余斤,收入7萬余元。
據留壩縣副縣長、火燒店鎮黨委書記尹鵬先介紹,蜂場建設至今已累計為村集體增收14萬元,帶動10名貧困勞動力參與到中蜂繁育基地建設,人均年增收600元。同時,該村還聘請3名有技術的貧困群眾擔任中蜂繁育基地專業管護和技術人員,人均年增收1.2萬元。截至目前,兩個中蜂繁育基地累計帶動66戶210名貧困群眾戶均年增收800元。
喜人的成績背后,也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實地調研中,委員們發現,農村懂市場、會經營的管理人才匱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集體經濟組織在銀行融貸方面缺乏配套支持政策,融資渠道仍然不暢。
委員們建議,應持續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長能力提升培訓,更新發展觀念;出臺完善鼓勵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優惠政策,在融資等方面探索完善支持政策。
調研組成員、陜西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羅丞建議,應在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方式、補齊經營管理短板、優化集體經濟發展政策環境、加強規范化管理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全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高質量發展。
走進留壩縣火燒店鎮中西溝村,這里綠樹掩映、村容整潔,令人耳目一新。調研組了解到,近年來,該村緊緊圍繞“四養一林一旅游”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和鄉村旅游業,旅游人數逐年攀升,旅游收入逐年增加。
“要突出地方文化資源特色,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多種要素狠下功夫,挖掘地方資源和鄉土文化特色。”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呼燕指出,要嚴防產業同質化現象,克服“一味模仿,千篇一律”,使鄉村旅游業真正具有吸引力。
鄉村振興牽動著委員的心。如何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調研組建議,要進一步加強統籌,把村集體經濟發展、特色鄉村旅游與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打造全域旅游深度結合,建立長效機制;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加快完善村集體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促進村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提升鄉村振興戰略基礎性支撐。
省政協副主席魏增軍指出,要突破單一農業限制,形成多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土地流轉進程,鞏固經濟發展基礎;設計幫扶長效機制,增強造血功能;制定市場化聘任政策,打造現代化管理團隊;圍繞做大做強鄉村旅游,要制定科學規劃,繪制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藍圖;優化配置資源,融合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產業;要為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政策保障。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