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通訊員 榮元昭 朱怡藍
6月17日9時22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點火起飛,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神箭”長二F托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啟程。隨后,船箭分離,飛船精準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火箭上的“救生艇”到被譽為“生命之塔”的逃逸救生系統,從護航飛船順利出征到保障在軌停靠安全,都有陜西科技環環助力。
“生命之塔”讓航天員放心出征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了解到,在此次發射任務中,由航天四院研制生產的被譽為航天員“生命之塔”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統動力裝置、“神舟”飛船全套結構密封系統,分別應用于火箭和飛船系統,全程為空間站建設護航。
據權威報道,3名航天員在軌期間將開展兩次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空間實驗及測試等工作,并在太空生活3個月。而由航天四院研制的產品涉及空間站“船、站、服、員”四大系統,將為航天員長期在站工作生活提供安全和生活保障。
頭頂形似“避雷針”裝置——火箭逃逸塔,長征二號F火箭成為了長征系列家族中辨識度最高的一款火箭。
逃逸系統具有瞬間產生巨大推力的特點,一旦火箭在發射升空階段出現危及航天員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能夠按指令點火工作,在2秒左右的時間內,迅速將載有航天員的飛船艙體帶到2-3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帶,幫助航天員安全逃生,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火箭上的“救生艇”。
記者了解到,整個逃逸系統由大小10臺發動機組成,全部由航天四院研制。
航天員在空間站中長期駐留實驗,必須保證艙內壓力、溫度、濕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其密封件除要求密封性能安全可靠外,還要求材料安全無毒,能經受住-70℃到200℃高低溫交變等各種空間復雜環境的長期考驗,可安全使用30年。經過試生產,航天四院研制的密封件尺寸超差范圍不超過0.01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的1/5,各項性能滿足設計要求,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此次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將穿上國產的艙外航天服開展兩次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航天四院42所承擔了艙外航天服上所有橡膠件的研制與生產,包括艙外航天服主氣密層、手套橡膠件、連接處密封件三類產品。
此外,航天四院42所還為空間站的“太空廁所”研制了大便袋上蓋組件,主要用于空間站航天員日常排瀉物的殺菌處理,確保航天員長期在站工作生活有一個安全、衛生、舒適、溫馨的“空間家園”。
金牌動力護送航天員入駐“太空新家”
作為我國唯一集運載火箭主動力系統、軌姿控動力系統及空間飛行器推進系統研究、設計、生產、試驗為一體的專業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在此次載人航天工程任務中,承擔著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與神舟十二號飛船上的各種主推力及姿軌控發動機、熱控分系統及生命保障系統泵閥等的研制任務。
記者從航天六院了解到,相對于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本次發射的遙十二火箭共有108項技術狀態變化。航天六院11所科研團隊在短時間內圍繞設計、生產、研制管理以及近年來該型發動機完成任務情況進行舉一反三的質量復查,梳理和提出改進措施,確保發動機產品零隱患上天。
為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加工質量,航天六院7103廠利用3D打印工藝革新傳統加工方法,使得發動機可靠性進一步得到提升。
此次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核心艙的交會對接,將由飛船上的推進系統完成精準定位、靠攏、調節等任務,擔負全程保駕護航的職責。除此之外,推進系統還將為飛船變軌機動、姿態調正及定向、飛船脫離飛行軌道返回地面以及飛船返回再入大氣層等提供動力。而組成載人飛船推進分系統的返回艙推進子系統和推進艙推進子系統,正是由航天六院801所負責研制的。
與以往神舟系列載人飛船不同的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軌停靠時間長達3個月,創我國載人飛船在軌停靠時長之最。針對該任務要求,航天六院801所科研團隊為載人飛船推進分系統量身定制多項質量改進措施,系統分析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進一步辨識設計關鍵特性、工藝關鍵特性和過程控制關鍵特性,有效開展數據包絡分析和相關驗證試驗,通過有針對性的風險分析,特別對一些不可檢測項目的分析,以最全面的風險控制、全過程產品零缺陷以及最嚴格的密封安全措施,從設計和工藝上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確保神舟十二號推進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科研團隊為了保證推進系統的可靠性,采取了大量的冗余設計,保證發生一次故障推進分系統仍能照常工作,即便發生兩次故障仍能保證航天員安全返回。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