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開創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縣域發展和縣域治理,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準確把握縣域治理的特點和規律,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陜西考察時明確要求,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扎實推動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并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相得益彰。這些重要論述,洞察了縣域發展治理的特點和規律,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陜西79.8%的國土面積、55.2%的常住人口、40.8%的經濟總量都在縣域,縣域經濟在全省發展大局中至關重要。近年來,陜西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完善思路、強化措施,縣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但整體來看,縣域綜合實力不強,全省77個縣(市)中生產總值不足百億元的有37個,占48%;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業精深加工不足、制造業增加值占比低、生產性服務業明顯滯后;縣域財力嚴重不足,高度依賴轉移支付;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的步伐。當前,陜西縣域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了總量跨越和轉型升級并重的關鍵時期,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抓好優勢主導產業培育,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突出居民增收,加強政策和要素保障,充分激發縣域經濟活力,全面開創陜西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把群眾增收擺在縣域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我們黨永恒不變的價值追求。對于陜西來說,百姓不富是一大短板,這個短板在縣域尤為突出。必須緊緊圍繞促進增收這個重點,讓老百姓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這既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目的,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著力發展帶動性強的產業,圍繞主導產業,加快一二三產融合,實現多環節增值,特別是要注重把農民牢牢嵌入產業鏈條,盡可能把依托農業農村資源發展的二三產業留在縣域,讓群眾更多分享產業發展收益。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發揮陜西縣域勞動力富集的優勢,引進培育吸納就業能力強的企業,大力發展綠色食品、電子信息、服裝加工、旅游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大力發展能盤活資源的產業,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試點,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讓閑置的承包地、宅基地等沉睡資源成為群眾增收的新渠道。
二、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特色產業是地方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的一大實招。縣域經濟的本質是特色經濟,縣域競爭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特色化的程度和水平。近年來,陜西一些縣(市)發揮優勢,打造主導產業,形成了諸如洛川蘋果、富平奶山羊和柿餅、岐山汽車制造、留壩全域旅游等一批特色產業。下一步,要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條件,在特色化、差異化上下功夫,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縣域經濟。突出特色抓產業。引導縣(市)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明確主攻方向,選擇確定1至2個優勢主導產業,堅持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力爭到“十四五”末絕大多數縣(市)都能形成1至2個產值百億元以上、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突出特色建園區。著力破解縣域產業園區規模偏小、布局偏亂、效益偏低、承載偏弱等突出問題,推動產業園區整合升級,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配套服務水平,聚攏拳頭,集中發力,形成優勢,盡快做強。突出特色抓招商。把招商引資作為解決縣域產業發展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有效路徑,圍繞產業發展方向,堅持精準招商、科學招商、協同招商,算好投入產出的經濟賬、生態環境賬和社會民生基本賬,以招商引資的大突破推動縣域經濟的大發展。
三、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型城鎮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陜西大部分縣城中心城區基礎設施欠賬多、人口吸納和產業集聚能力弱,鎮、村公共服務能力水平有待提升。要堅持以縣城為龍頭。強化規劃引領,控制縣城建設密度和強度,推動縣城與中心城市融合發展,加強產業興城,實施縣城更新行動,不斷增強縣城綜合承載力、宜居吸引力、輻射帶動力。要堅持以鄉鎮為節點。發展壯大一批產鎮相融、宜居宜業的中心鎮和特色小鎮,支持有條件的中心鎮發展成縣域副中心或新型小城市,強化鎮級綜合服務功能,發揮好鄉鎮分擔縣城功能、支撐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要堅持以農村為腹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陜西與全國一道,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但也必須認識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決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落實鄉村振興總要求,統籌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讓農民過得舒心暖心。
四、牢牢守住安全底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守住安全底線,注重堵漏洞、強弱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縣域產業的發展,離開糧食安全,是不可持續的,這是政治要求。要實行黨政同責,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完善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切實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守住生態安全底線。陜西有64個縣(市)是國家及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或農產品主產區,要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選取重點區域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多元化的綠色發展路徑。守住金融安全底線。建立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強化“過緊日子”意識,加大財政預算約束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嚴格項目審批,嚴控債務規模。守住生產安全底線。持續壓實黨政領導責任、屬地管理責任、行業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緊盯重點領域扎實推進隱患排查整治,為縣域經濟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環境。
五、扎實做好支撐保障。縣域經濟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政策支持,切實轉變作風,舉全省之力打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攻堅戰。強化組織領導。省上成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重大事項。各市黨委、政府要統籌兼顧,妥善處理好中心城區與縣域發展的關系,協調解決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困難問題。壓實縣級主體責任,推動各縣(市)主動作為。強化政策支持。圍繞土地、財政、金融等要素供給,持續推進批而未供和閑置用地處置專項行動,拿出一定指標對縣域園區和重大項目實行土地直供,對現有各類涉縣域專項資金進行整合,設立縣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鼓勵金融機構圍繞縣域主導產業培育發展產業鏈金融。完善考核體系。把重點放在考核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做好與中央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辦法的銜接,健全以主體功能區為基礎的差異化考核體系,強化考核結果應用,使考核真正成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各地爭先進位的助推器。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有的縣(市)目前還沒有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沒有培育形成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關鍵在于一些干部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認識還不足、辦法還不多、本領還不強。要選優配強縣鄉領導班子,進一步優化干部“育選管用”工作,實施干部專業能力提升計劃。持續抓好作風建設,堅決摒棄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樹立“勤快嚴實精細廉”優良作風,決不能因為基礎條件不好就動搖發展信心,決不能借口保護環境就在高質量發展上無所作為,決不能因為資源富集而陷入路徑依賴,敢于、善于“無中生有”“有中促優”,只爭朝夕,雷厲風行,緊鑼密鼓向前推,奮勇爭先往前闖,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向更高水平,為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系陜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劉國中)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