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大唐瑤池發電有限公司安全環保部環保專工胡蕊榮(前左)檢查污染物排放情況。
3月29日,西安創業水務有限公司北石橋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排污許可證。
4月15日,四聯智能營銷中心韓葦向記者介紹西安市大興新區再生水源熱泵集中供熱項目。
“有了排污許可證,企業的權責更加明晰。在日常管理中,我們有了可供參考的標準,真是一證在手,心里有數!”大唐瑤池發電有限公司安全環保部環保專工胡蕊榮感慨地對記者說。
排污許可制是固定污染源管理的核心制度,關乎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和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排污許可證不僅是“排污資格證”,還是排污單位承擔污染排放控制義務和責任的法律文書。
排污許可制實行后,政府不再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成為指導、幫扶、監管的“家長”角色;污染物排放治理責任回歸企業,企業從被動變主動,建立排污臺賬,提交執行報告,自證守法;構建長出“鋼牙”的制度利器,明晰各方責任,“一證式”管理……一張小小的排污許可證,在改善生態環境治理上發揮了大作用。
作為率先在全國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核發登記全覆蓋的省份,陜西自2017年排污許可制改革以來,分步推進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深入推進制度銜接融合,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現在,我省已經實現了發證全覆蓋,工作重點隨之發生了變化。下一步,要加強證后管理,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職責,繼續推動我省排污許可改革和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省生態環境廳排污許可管理處副處長余林說。
政府
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要申報排污許可證,企業必須對設備、型號、工藝等摸排清楚,這也是企業從源頭進行自查的一個過程。”咸陽市生態環境局排污許可管理科副科長楊怡說,在發證過程中,企業作為排污者的主體責任逐漸清晰,政府不再是以往包辦式、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更像是指導、幫扶、監管的“家長”角色。從長遠來說,這對雙方都有利。
3月31日,記者走進位于彬州市的大唐瑤池發電有限公司,見到了該公司的排污許可證。胡蕊榮說:“企業信息都是對外公開的,公眾可以隨時監督。在排污許可證上,有全國統一編碼,公眾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對企業的環保情況了如指掌,包括廢水、大氣排放口及污染物排放許可量和許可限值、自行監測要求、信息公開要求、環境管理臺賬要求等。”
2020年,陜西在全國率先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核發登記全覆蓋。在實現發證全覆蓋的同時,陜西高度重視發證質量的把控和提升。通過平臺核查、現場幫扶等多種手段,陜西提高排污許可證核發質量,并以排污許可質量核查資料為線索,開展了4297次執法檢查,逐步構建以排污許可為核心的執法模式,形成以“排污許可證信息平臺線索+執法引導表+執法記錄”為核心的固定源執法體系。
“近期施行的《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強化了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事中事后監管職責。對我們來說,這也是現在的工作重點。”楊怡說,咸陽市生態環境局建立了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對與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企業,以及污染輕、風險低、守法意識強的企業,可以少去或者不去,做到無事不擾,對發現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則加大監管力度和頻次。
排污許可制度的改革完善是在審批制度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大背景下進行的。省生態環境廳法規和標準處處長龐濤說,通過執法監測、隨機抽查等方式監督監管排污單位的污染排放行為,對持證排污的相關違法行為進行界定、清理、處罰。這必將進一步強化、優化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持證排污行為的監管。
企業
持證排污有據可依
作為西安的一家“老牌”污水處理廠,西安創業水務有限公司北石橋污水處理廠主要服務范圍為南二環以南,南三環以內和曲江池遺址公園以西,西三環以東區域,服務區人口120萬,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5噸。
排污許可證是依法對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行為提出具體要求,并以書面形式確定下來。任何固定污染源,也就是需要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必須事先向環境保護部門申請排污許可證,經批準獲得許可證后,才能排污。
“經過層層工序,原本渾濁的污水變成了達標水,最后排入氵皂河。”西安創業水務有限公司北石橋污水處理廠廠長李翔說,執法部門不定期上門“巡查”進行事中監管,對企業完善管理臺賬數據等起到了監督作用,這對企業長遠發展十分有利。
隨著排污許可制的推行,企業作為排污者的主體責任逐漸清晰。很多企業根據按證執行的需要調整了自己內部的環境管理機構和管理行為,排污許可技術服務的第三方市場也隨之蓬勃發展起來。
排污許可制有利于排污單位強化對自身排放行為的管理,主動承擔環境治理主體責任,從“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轉變。對此,胡蕊榮深有感觸地說:“以前行業標準特別多,在執行的時候經常不知道該參照什么標準。以往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如今排污許可證記載的信息內容對企業排污情況進行整合,使得排污信息一目了然,便于執行操作。”
企業只有搞好環境保護,才能走得更遠。“企業持證排污,自證守法。”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排污許可證是企業排污的“身份證”,它便于持證企業進行自查自糾,進一步加強企業治污水平。
機制
構建長出“鋼牙”的制度利器
截至今年2月,陜西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固定污染源共48148家,其中發放排污許可證6665家,發放限期整改通知書564家,排污登記企業40919家,排污許可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在咸陽、寶雞、韓城的鋼鐵、火電、水泥等行業,陜西開展審計式監管試點,探索用一套制度實現政府對企業自上而下的管理和企業對政府自下而上的執行反饋,初步實現了“一證式”管理。同時,陜西不斷加強排污許可制度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排污權交易制度、環境稅制度等各項環境管理制度銜接,逐步構建起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體系。
龐濤表示:“在多年探索、實踐積累、經驗借鑒、問題倒逼的基礎上,《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形成了解決路徑,為固定污染源管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更加完善奠定了法規基礎,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構建長出‘鋼牙’的制度利器。”
3月20日,陜西開始開展2021年排污許可證后監管專項執法行動,對發現的無證排污、不按證排污、逃避監管等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對排污單位日常管理中不按期提交執行報告、不開展自行監測等不規范行為予以處罰。
“《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加大了對違法排污行為的處罰力度,規定了多種處罰措施。”省生態環境廳四級調研員成晶說,在法律責任方面的具體規定進一步加大了違法成本,能夠起到用重典治理違法排污行為的作用,最終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促進企業管理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提升。
如今,借助于排污許可信息公開系統,一些社會組織和公眾不僅對周邊環境有哪些類型企業,排放哪些污染物、排放多少有了清楚的認識,并積極利用這個平臺參與監督,提供建議和意見,參與環保共治。
“下一步,我們要加大曝光力度,梳理、曝光一批無證排污、不按證排污的環境違法行為,發揮典型案例的震懾作用,使‘持證排污,按證排污’的法律要求深入人心。”余林說。(記者 蘇怡文/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