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省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措施復制推廣學習借鑒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省復制推廣延安市推行“六個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體系等8項改革措施。
近兩年來,已有全國40多個城市80余家單位來延安,學習“六個一”項目審批改革經驗。去年9月,延安“六個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體系入選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100例》。
延安“六個一”到底是什么樣的改革?為何在全省復制推廣?記者深入調查,一探究竟。
“六個一”讓申報項目像網購一樣方便
在很長一段時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飽受詬病。申請人拿著資質書、現場勘驗圖、規劃批文、規劃圖紙等逐個部門申請報批、逐個機關去跑手續,重復相同工序,浪費大量時間。2018年5月,國務院明確要求,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減一半以上。延安抓住這個機遇,成為全國16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地區之一,創新建立“一張藍圖、一個系統、一個窗口、一張表單、一個部門、一套標準”的“六個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體系,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
“六個一”審批體系,一改過去行業主管部門各自獨立編制規劃,開發運用“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使得審批部門根據這“一張藍圖”快速確定項目選址、用地范圍、建設條件等。過去企業申報項目需分別登錄不同部門的專網,重復上傳資料,新的審批管理系統覆蓋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只需登錄一個網便可上傳所有材料。過去一個項目需要20多個部門審批,蓋各類公章50多個,如今,市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集中統一審批,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專區,大幅壓縮審批事項,一個窗口就能搞定所有審批手續,一個事項只填一張表單,一枚印章一管到底。
“從備案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只用了43個工作日,比過去節約了3個多月時間。”延安萬達城項目負責人孫洪陽笑著說,“審批快、效率高,尤其在網上申報項目,就跟網購一樣方便。”
據了解,如今延安市的政府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已由改革前的50項精簡為25項,申報材料由205件精簡到126件,審批時間由以前平均358個工作日壓縮到80個工作日。企業投資項目審批事項由44項精簡為16項,申報材料由156件精簡到89件,審批時間由平均289個工作日壓縮到50個工作日,實實在在為企業減了負。
“一套標準管審批,只認標準不認人”
作為一家來自廣東的企業,深圳金豆投資公司延安金鴻高遠置業有限公司到延安新區來投資心里很沒底。“各項手續審批是最煩瑣頭疼的,咱初來乍到,在這人生地不熟,真怕事情不好辦。”項目總經理王宏濤說,“可沒想到,一來才發現自己多慮了。”
在延安市政務服務大廳,王宏濤看到審批事項清單、審批流程圖、辦事指南,項目報建、受理、審查決定操作規程,以及審批監管權責事項清單都明明白白地掛在網上、貼在墻上。工作人員看他是外地人,還帶著他到每一個窗口,詳細講解每個事項的辦理流程。王宏濤笑著說:“有這套標準咱在延安辦事就很方便。”
去年8月14日,王宏濤申請辦理工程規劃許可證,當天就辦下來了;8月18日,他申請辦理施工許可證,當天也辦了下來。8月21日,王宏濤按照總公司要求,專程給延安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送來感謝信,感謝他們“不忘初心、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
延安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制定了一套標準化的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標準化手冊》,并在網上發布,為審批行為設定了標準、立了規矩,簡化辦事程序,壓縮自由裁量空間,最大限度方便企業群眾辦事。
“辦事人不清楚流程可以找工作人員咨詢,但如果不符合條件,找我說情也不管用。”延安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王利功笑著說,“建立標準化體系是集中審批能否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標準化體系出來以后,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所有流程的申報資料、辦事的環節都是統一的、公開的。我們一套標準管審批,只認標準不認人。”
據介紹,延安市制定的這套標準化體系已上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今年上半年計劃申報地方標準。
“‘拿地即開工’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地產行業摸爬滾打這么多年,‘拿地即開工’以前想都不敢想。”王賽是南京明發集團總部派來延安的工作人員。明發集團在延安開發了兩棟超高層建筑,去年5月22日拿的地,6月26日就拿到施工許可證,“我們集團在全國有八九個類似的超高項目,很多都卡在辦理施工手續上。”
過去傳統的項目審批,企業先通過公開招拍掛拍地,拍到地落到企業就可以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從簽合同到拿到土地證,需要長達半年甚至一年時間。為了進一步壓縮項目建設周期,在集中統一審批、一枚印章管到底的基礎上,延安市又創新推出“拿地即開工”“多評合一”“兩證同發”3項機制,允許企業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后,即可開展工程土方、樁基礎、防水等基礎工程施工;審批服務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和各領域專家集中評估評審,一次性出具所有評審事項的審查意見,避免項目分頭申報、多次評審;項目單位只要承諾按規定設計、建設,在一定期限內完成施工圖聯合審查,審批部門便可同步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不再審查工程設計方案和施工圖。
延安市會議中心項目負責人史貴強說:“延安市實行拿地即開工和容缺審批,幫我們節約管理費用和營銷費用2000多萬元,節約融資成本約1800萬元。”
“六個一”審批制度改革,優化了延安的營商環境,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2019年,包括萬達集團、明發集團、上海新城控股集團等大型企業在內的2000多個項目在延安市落地建設,與改革前相比,市場主體增加了35.1%。
4月7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要求“進一步壓減省、市、縣設立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和條件,精簡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涉及的技術審查、中介服務事項,壓縮審批時間。對具備條件的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審批實行告知承諾管理。”(記者 鄭斐)
短評
用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
從立項到竣工驗收,政府投資項目的審批時間由平均358個工作日壓縮至80個工作日,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時間由平均289個工作日壓縮至50個工作日;過去審批一個項目要跑20多個部門、蓋50多枚公章,現在只需進一扇門、到一個窗、蓋一枚章。延安創新推出的“六個一”建設工程項目審批管理體系,讓群眾辦事更方便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而“放管服”改革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也在著力改善民生、方便群眾、促進社會和諧。政務服務“馬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已成為常態,許多地方還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極大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方便了企業和群眾。
延安市重塑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能壓縮的壓縮、能合并的合并、能精簡的精簡,既減少了審批環節、減輕了企業負擔,又提高了行政效能、提升了政府服務水平,真正做到科學管理、規范運行,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更加適應融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通過“六個一”建設工程項目審批管理體系,延安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動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鄭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