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縣通過發掘羌族傳統木刻版畫技藝,在中小學開展木刻版畫教學活動,激發孩子們傳承民間傳統文化的熱情。 通訊員 鄭堯攝
記者 郭妍
3月6日,在全國政協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上,來自不同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不約而同談到當前教育領域的一些熱點問題,其中就有引發學生家長和社會高度關注的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的問題。
為此,記者采訪了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和寧強縣鐵鎖關鎮初級中學,了解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如何幫助青少年科學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遠離網絡游戲和不良信息的侵害、拒絕網絡成癮。
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訾艷陽認為:“沉迷于網絡游戲的青少年,因為長期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往往會把虛擬的網絡世界當成現實生活,思想和情感都會與現實生活脫節,這給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上帶來一定的障礙,甚至造成一些心理疾病。”
在訾艷陽看來,信息化的時代,在學生使用互聯網這個問題上,不能簡單以“一刀切”全面禁止的方式來解決,全社會都要引導青少年不沉迷、有節制、有計劃地正確利用網絡。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堅持以學生為本,凝聚家校合力,以學校為主導,學生和家長充分參與,討論并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學生手機及娛樂型電子產品管理辦法》。學校將手機管控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班級量化考核,將學生自律和他律相結合,引導學生不斷規范個人行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珍惜個人聲譽和集體榮譽。
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要求家長在家庭教育上盡職盡責,鼓勵家長多陪伴孩子、欣賞孩子、信任孩子,培養孩子養成良好時間觀念,幫助孩子對比網絡世界與現實生活的異同,找到真實的自我。對于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建議家長借助校外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幫助解決問題,不要抱著“我能解決問題”的僥幸心理,也不要抱著“家丑不可外揚”的遮掩心理,這些會耽誤孩子。
訾艷陽建議:相關主管部門要強化游戲運營商的管理責任,實施網絡游戲分級制度,為青少年訂制適合的手機,并提供綠色上網和監督軟件。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對未成年人網游時段、時長的監管,當青少年上網游戲累計時間過長時,發送信息通知家長,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網絡成癮是社會性問題,需要全社會和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才能更好解決。
不讓留守兒童成為“網癮少年”
隨著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的普及,農村留守兒童沉迷于網絡直播、手機游戲等問題愈發嚴重。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更容易成為“網癮少年”。
寧強縣鐵鎖關鎮初級中學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全校500多名學生全部住校,學生中60%左右是留守兒童。學校在德育工作中持續開展預防中學生沉迷網絡、綠色上網、學生心理健康講座等系列教育活動,幫助這些農村孩子遠離網絡游戲和不良信息的誘惑,快樂成長。
學校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教育學生自覺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引導學生辯證認識網絡、真實面對網絡、科學使用網絡,文明上網、綠色上網,拒絕網絡游戲、摒棄不良信息、規范網絡行為,構筑健康文明的網絡空間。
圍繞“綠色上網”這一主題,學校利用電子屏、班級QQ群或微信群、學校的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大力宣傳和營造濃郁的文明上網氛圍。各班開展了以“上綠色健康網,做陽光青少年”為主題的班會等活動,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提高網絡道德素養,自尊自律,點擊文明,綠色上網,增強自護意識,為營造一個健康純凈的網絡空間積極貢獻力量。寧強縣鐵鎖關鎮初級中學還通過“綠色上網”宣誓和簽名儀式等活動,鼓勵同學們嚴格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文明健康上網。
學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各科教師根據教材實際情況,盡最大可能加入網絡安全教育。信息技術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把網絡知識和運用作為教學內容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在傳授計算機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同時,重點進行網絡文化和網絡文明道德教育。
解決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問題,需要優化、凈化上網環境,學校、家庭、社會要形成合力加強監管,從思想認識上教育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當前的互聯網時代,學會用好網絡資源而又不沉溺其中。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