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陜西省教育廳印發《陜西省義務教育學校課程與教學管理指南》,提出具體要求:小學一年級設置過渡性活動課程,注重做好“幼小銜接”;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不給家長布置作業,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不得直接或變相要求學生家長代為評改作業,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考試不得超過1次。
有家長認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讓家長批改作業,小學一年級不留書面作業等反復提,但是難落實。學校老師稱其實大都按照要求在做,這次的要求更為具體,很多時候是家長過于焦慮,建議做好生活上的“幼小銜接”,而非提前報班學習拼音、認字。
規定:
小學一年級設置過渡性活動課程 注重做好“幼小銜接”
指南要求,嚴格落實國家課程,規范執行地方課程,合理開發校本課程,嚴禁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取代國家課程。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引進境外課程。
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并保證其有效實施,不得隨意增減課程門類和總課時數,不得隨意增減各門課程的規定課時,不得隨意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尤其要確保道德與法治、科學、音樂、美術、體育、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等國家課程的規定課時。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書法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主題教育的融合實施。
注重課程銜接與整合。按照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整體設置要求,強化各學段、相關學科課程縱向有效銜接和橫向協調配合。小學一年級設置過渡性活動課程,注重做好“幼小銜接”;初中一年級注重做好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的過渡及“小初銜接”。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強化綜合課程的實施,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校本課程原則上不編寫教材 嚴禁強制學生購買教輔材料
嚴格規范課程教材使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明確規定的課程必須使用由教育部統一編寫的教材,其它課程必須使用國家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內的教材。學校未開設的地方課程一律不得征訂相關科目的地方課程教材,校本課程原則上不編寫教材。嚴禁使用未經審定的教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嚴格按照國家和省教輔材料選用的要求選擇教輔材料,所用教輔材料應控制內容容量以避免增加學生負擔。嚴禁違反國家有關政策規定、違背自愿原則強制或變相強制學校或學生購買教輔材料,嚴禁不按規定代購以及從代購教輔材料中收取回扣等違規行為。
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
既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促進每位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又要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差異、特長和發展潛能,使每位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充分發展。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堅持教學相長,鼓勵多元對話、傾聽學生表達,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
注重加強課堂教學設計,重視強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
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合理把握教學容量和難度要求,循序漸進,嚴禁超標教學。
融合運用課堂教學手段。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創新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本著按需有益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把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組織使用的學習類APP納入統一管理,凡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一律禁止在課堂上使用。
不給家長布置作業 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
建立健全學校家庭作業管理制度,強化年級組和學科組對家庭作業數量和時間的統籌管理,整體調控安排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作業數量和作業時間。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不得布置重復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
切實改進、創新作業內容和形式,減少機械重復練習,精心選擇與學生基礎相適應的、重在遷移運用的內容,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將書面作業與閱讀類、聽說類等作業相結合,強化實踐性作業和探究式作業,靈活采用個人作業、小組作業、集體作業等多種形式。鼓勵探索彈性作業、分層作業和跨學科作業,鼓勵通過“作業超市”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可自主選擇的個性化作業。
不得直接或變相要求學生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考試不得超過1次
探索建立符合學科特性的作業檢查制度,確保教師能夠認真批改作業,強化面批講解,及時做好反饋。鼓勵教師創新作業檢查的形式,靈活交替采用個人自查、小組互查、教師檢查等,提高作業檢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作業評改、反饋的育人功能。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幫扶,為學有余力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教師不得直接或變相要求學生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從嚴控制義務教育階段校內統一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不得超過1次,其他年級每學期不得超過2次,不得提前結課備考、違規統考。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和排名。嚴禁以各類競賽獲獎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分班依據;嚴禁以各種名義組織分班考試。堅持以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不得制定考試大綱。
家長:希望反復要求能夠真正落實 真正給家長減負
家長陳女士的孩子在雁塔區某公辦小學讀二年級,陳女士認為,這些要求一直在反復強調,出發點很好,是為了給孩子和家長減負,但實際上并沒有太大改觀。不讓家長批改作業、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這些要求其實很難實現。老師看起來是沒有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但是閱讀打卡作業、口算作業,都需要家長的協助,口算作業最后都成了書面作業。
“我的孩子上的公辦幼兒園,為了順利入學,一年級前的那個暑假專門報了幼小銜接班。”趙先生的孩子在高新區某民辦小學讀三年級,趙先生說,即使老師嚴格執行“零起點”教學,但當別的孩子已經認了幾百個字、寫出來的字就像印刷體時,做家長的怎能不急。此次要求小學一年級設置過渡性活動課程,注重做好“幼小銜接”,是否意味著將“幼小銜接”從課外轉入課內,如果真是這樣,每個孩子都能“零起點”,家長也能真正減負。
“有的作業雖然不是布置給家長的,但是家長不做不行。”不止一位家長這樣吐槽,以寒假作業為例,觀察豆芽的生長過程并拍攝記錄下來、參加一項公益活動……這些作業都得家長協助,有的還淪為了形式主義。“我們班很多孩子都是拿著爸爸的煙頭扔到小區或馬路上再撿起來,拍張照片交作業。”家長劉女士說,孩子們忙著應付文化課作業都來不及,家長根本沒時間也沒精力帶著孩子去做公益活動,只好應付著交作業。
老師:生活上的“幼小銜接”比起學業更為重要
華商報記者采訪了兩位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她們普遍認為,與其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不如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能夠順利入學,自己完成學習、生活的各項任務。
蓮湖區慶安小學一年級教師馬星說,其實學校一直是按照教育部門的這些要求來做的, 一年級的作業以閱讀為主,作業布置給孩子,只給家長發作業要求,“這樣做可以養成孩子認真聽講、記作業的好習慣,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馬星說,一般來說孩子下午4時30分已經放學,家長6時才能下班,如果等著家長協助做作業,這段時間就白白浪費掉,也會讓孩子形成依賴。相反,家長代替孩子做了本該屬于他的事,孩子就沒有了自主學習的習慣。
馬星說,學校一直執行“零起點”教學,針對幼小銜接還會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開學前進行新生培訓,帶著孩子們列隊熟悉操場、辨認男女廁所。教學方面也是嚴格按照教材順序進行,“提前報班沒有必要,培養孩子的習慣很重要。”馬星說,很多時候其實是家長自己太過焦慮。
“孩子習慣好了,作業、學習都不是問題。”雁塔區某公辦小學一年級教師王老師說,無論是家長批改作業、還是“零起點”教學,都是社會普遍關注、教育部門和學校反復強調過的,公辦學校的老師一般都是嚴格執行的。但也有一些問題比較難克服,比如不用電子設備布置作業,王老師曾經試過,結果發現每次只有那幾個習慣好的孩子能記住,其他的孩子都不能正確轉述,家長還得回過頭來問,倒不如直接在群里說清楚。“我們當老師的也不想下班了還要盯著手機,但是孩子太小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王老師認為,與其糾結這些事情不如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事實證明,那些習慣好的孩子不僅會自己疊被子、洗碗,學習和作業也都不成問題。
在幼小銜接方面,王老師說,可以看出班里有一部分孩子是上過幼小銜接的,剛入學回答問題時積極性比較高,和沒上過幼小銜接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學校嚴格按照教材順序進行,這種差距會逐步縮小,從成績結果來看區別并不大。
兩位老師都說,本次的要求更為具體,更具有操作性,比如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這一規定,以前沒有規定的這么詳細,其實老師們教學大都不會依賴PPT,電子屏幕的使用只是為課堂提供更多素材,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和課堂的豐富程度。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