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歡樂祥和過大年 今年的春節亦暖心

2021-02-18 01:16:55  來源:群眾新聞  


[摘要] 別樣春節一樣情。今年的春節,受疫情影響,注定與以往不同。許多人積極響應就地過年倡議,為筑牢疫情防控的堤壩盡個人之責;各地各部門也為那些留下來過年的人做好各項保障工作,保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營造溫馨過節氛圍,讓他們能真正感受到異地過年的溫暖。...

  編者按

  別樣春節一樣情。今年的春節,受疫情影響,注定與以往不同。許多人積極響應就地過年倡議,為筑牢疫情防控的堤壩盡個人之責;各地各部門也為那些留下來過年的人做好各項保障工作,保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營造溫馨過節氛圍,讓他們能真正感受到異地過年的溫暖。

  春節期間,本報記者走進工地、社區、學校等,記錄下這個特殊時期就地過年的人們的春節故事,講述他們不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的感受、不一樣的滋味。在這個普天同慶、歡樂祥和的節日里,讓我們真誠地向每一位就地過年的留守者致敬。讓我們用對家國責任的自覺擔當,共同迎接美好的春天。

  批發生意夫妻檔:過個喜慶的“榆林年”

  2月11日,大年三十晚上,響應號召就地過年的陳海濱一家四口正在跟家鄉的親人打視頻電話。 記者 李宛嶸攝

  2月11日,大年三十晚上,榆林市榆陽區萬佛樓中巷的鑫威納專業美容美發用品店里,陳海濱和蔣大雁夫婦正忙著張羅年夜飯。

  “在我們老家,一般是中午吃團圓飯,年夜飯吃餃子。既然留下來過年,也就入鄉隨俗啦!”妻子蔣大雁一邊炒菜,一邊笑著說。

  陳海濱的老家在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蔣大雁的娘家在湖北省十堰市。今年是他們在外度過的第二個春節。2020年春節前夕,一家人收拾妥當,在車后備箱塞滿陜北特產,歡歡喜喜踏上了回家過年的路。但上高速公路不久,得知老家疫情形勢不樂觀,他們只好掉頭回到榆林,在擔心老家親人的安危中過了一個“忐忑”的年。

  陳海濱夫婦是2009年來到榆林的,做了十幾年美容美發用品批發生意,靠著吃苦耐勞和誠信經營,慢慢在榆林站穩了腳跟。

  他們父母年紀都大了。老家,對長年在外打拼的夫妻二人來說,更多了一份難以割舍的牽掛。往年,不管工作多忙,他們都一直堅持臘月二十八出發回家過年。今年,一家人卻一致決定響應號召,留在榆林過年。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他們能安安心心地過個歡樂的春節。

  “原本連回家的票都買好了,但是前幾天,社區工作人員專門上門宣傳,說為了防疫需要,建議最好就地過年。我們商量之后就把票退了。來榆林十幾年了,還沒好好地過一個‘榆林年’,趁這次機會,感受一下不一樣的年味兒,也挺好。”陳海濱說。

  白灼大蝦、土豆燒雞、青豆玉米炒蝦仁……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依次被端上桌。“按我們老家的習俗,團圓飯要準備八涼八熱、四葷四素、一道甜湯一道咸湯,才算圓滿。今年過年,只有四口人,菜就減半啦。”蔣大雁一邊給兒子盛湯,一邊解釋道。

  年夜飯開始的當口兒,蔣大雁的父親打來了視頻電話。“閨女,寄給你們的臘肉和黃酒收到了吧,家里一切都挺好。過段時間,等疫情好轉了,你們再回來。”“外公,我想您啦,這次期末考試,我考了98分!等放暑假,我們就回來看您。”一家人圍在一起,跟視頻里的老父親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了起來。

  掛了電話,一家四口不約而同地舉起酒杯,互道“新年快樂”。“這是我們老家的特產,父親自己釀的,滿滿都是家的味道。”喝了一大口香醇的黃酒,蔣大雁回味無窮地說。

  聽說春節期間,榆林很多景點都免費,陳海濱打算帶家人到處轉轉。“這些年忙生意,都沒時間陪兒子。今年春節,帶他們到處去看看,感受一下陜北年味兒。這幾年,每年春節,榆林都會舉辦‘陜北榆林過大年’活動,今年雖然轉為線上活動了,精彩的節目也不少。”陳海濱說。

  這些年在外打拼,每到節日,夫妻二人都會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但熱情善良的鄰居和朋友每每都會給他們送來溫暖。中午,鄰居還給他們端來一盤榆林當地特色美食:炸油糕、酥肉和丸子,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雖然日子過得并不富裕,但是年前,陳海濱夫婦還主動給榆林當地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捐贈了總價值近2萬元的洗發水和沐浴液。“過年期間,為疫情防控堅守在崗位上的每一個人都很辛苦。榆林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們應該為這里做點力所能及的事。”陳海濱說,“留下來,過個喜慶祥和的‘榆林年’,感覺非常好!”(記者李宛嶸 通訊員 趙星瑞)

  社區工作者:信守與居民的“平安約定”

  2月15日,安瓊(右一)來到居民家中看望,并送去新春祝福。

  “姑娘,過年了,來嘗嘗阿姨包的餃子!”史玲云老人熱情地招呼著。

  “謝謝阿姨,我代表社區來給您拜年,祝您新年快樂!” 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街道新民社區黨委副書記安瓊一把握住史玲云老人的手,和她親切地拉著家常。

  “您的兒女響應國家就地過年的號召,留在了外地,我們就是您的孩子,陪您過年!”安瓊的一席話,暖了史玲云老人的心。

  2月15日,大年初四,但對于安瓊來說,仍然是忙碌的工作日。這一天,她專程買了水果,早早就趕到了皇城西路一號院中,看望小區老人。

  史玲云今年75歲,和老伴兒居住在皇城西路一號院。這個小區面積不大,住了不少老年人。“過年前,社區的工作人員怕我們腿腳不便,專門給我們送來春聯,還關心我們年貨夠不夠,有沒有人陪。”史玲云說,“她們自己過年期間要值班,不能和家人團聚,心里卻還想著我們,我們非常感動。他們都是我們的好孩子!”

  從老人家出來,安瓊趕忙來到疫情防控檢測點,詢問值班人員當天疫情防控情況,并按照社區返鄉人員登記冊上的名單,逐一撥打電話,詢問返鄉人員當天的健康狀況和體溫情況,及時準確掌握社區內所有外省返鄉人員行蹤和健康信息。

  “春節假期,疫情防控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不得馬虎。”安瓊說,“社區在疫情防控的前沿,只有工作做細致了,才能牢牢守住社區疫情防線。”

  于是,在大家喜迎春節、萬家燈火團聚之時,居民們看到,安瓊和她的同事們,堅守在小區的出入口,測溫驗碼,幫助老人登記信息;遇到年邁的老人,就上前攙扶并幫忙搬重物;時不時穿梭在小區中,檢查安防設施,排除可能的隱患。每當有人向他們豎起大拇指時,他們總是笑笑說:“沒啥,這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社區工作是個良心活兒,出不了什么大成就,卻繁瑣復雜。

  現居住在紅會巷一號院子里的賈叔,今年74歲。來到院子前,他是一名流浪漢。“剛認識他時,他只身一人,沒錢吃飯,沒地方住。”回憶起與賈叔的初識,安瓊心疼地說。居無定所,缺乏基本物質保障的孤寡老人賈叔,成了安瓊的重點關注對象。

  “他剛被安置在我所負責的一號院子時,連個像樣的床都沒有。于是,我們就為他找到了可以用的床,院子里的居民還開車幫忙搬床。沒有能換洗的衣物,我們就發起了愛心征集,居民們紛紛為他送上棉衣、棉鞋和棉襪。”安瓊說。

  如今,每天早上一通電話,成了賈叔與安瓊之間的“平安約定”。“早上起來,賈叔就會給我打電話,電話響三聲就表示他今天很好,如果哪一天這通電話沒有響起,我就會直接上門去看他。”談起賈叔如今的生活,安瓊很是欣慰,“今早我還去看了他,換上新床單被套的他,這個年過得很開心!”

  扎根社區的幾年里,安瓊最大的感觸是:“這份工作是充滿愛的,我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無論社區里的事兒看起來多么瑣碎,但在我的努力下使問題得到解決時,我心里溢出的是滿滿的幸福感。”在她看來,通過自己的工作讓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提升了,社區的發展越來越好了,就是對她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和鼓勵。(記者李妮文/圖)

  西農大留學生:寫“福”字 看春晚 做直播

  這個春節,西農大的留學生過得充實又快樂。

  “1、2、3!新年好!”隨著照相機“咔嚓”一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百余名留學生的幸福笑臉定格在了這一秒。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他們開啟就地過年模式:穿上鮮艷的衣服,唱著歌,和遠在家鄉的親人、同學視頻連線,互道新春祝福。雖然這個假期無法與親人團聚,但在濃濃的年味兒里,他們在校園體驗別樣的年味兒,笑著表示自己“并不孤單”。

  2月14日,大年初三。早上8時,來自坦桑尼亞的留學生鄧為光和往常一樣來到實驗室,從人工氣候箱中小心翼翼地取出幾個小圓盒子。盒子里是他養的梨小食心蟲。“盡管是假期,但我依然每天都來實驗室,我要觀察這個蟲子的抗藥性。”鄧為光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農業昆蟲學和病蟲害防治方向的碩士研究生。這個春節,是他在中國過的第四個春節,他過得非常充實。

  “我的校園生活并不孤單。”鄧為光說,“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我和中國同學一起,包餃子,看春晚,吃中國菜,過中國年,很幸福也很快樂。”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還有分布在18個國家的100余名留學生不能返校學習。于是,在校師生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與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5個國家的22名境外留學生代表連線,共同慶祝中國農歷新年。

  對于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地過年的哈薩克斯坦留學生張諾來說,和中國老師同學一起用毛筆寫春聯、寫“福”字,是一件非??岬氖?。“我過去只在電視里看過中國的春節,現在我置身其中,我覺得我真的體會到了中國春節的喜慶歡樂!”留著長發、穿著紫色絲絨裙子的張諾開心地在紅紙上寫下一個又一個“福”字。她調皮地說:“我知道,中國人還要把‘福’字倒過來貼,是要新的一年福氣到!”在陜西,張諾結交到不少中國朋友,餐廳的老板、超市的服務員、企業的工作人員、水果攤的攤主……他們都是她“最好的中國朋友”。

  “你知道嗎?這個春節我開了直播,我的粉絲有1萬多人!我向我的朋友們介紹中國的春節,并展示我包餃子的過程。”張諾告訴記者,她已經學會了和面、搟皮、調餡等包餃子的各個步驟。“我還有一個超級長的搟面杖!”她一邊燦爛地笑著,一邊兩手張開,比畫著搟面杖的長度。

  “熱鬧”是張諾眼里的中國春節,她的內心也被春節的氣氛感染著、包圍著,她覺得異常溫暖。“我的導師給我買飯、買菜。他說‘你不只是我的學生,也是我的女兒。’聽到這話,我感動得快要落淚了。”張諾說。

  來自中非共和國的留學生杜牧同則穿上了藍色唐裝,感受春節的氣氛。他一笑起來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我非常喜歡中國的服裝,也喜歡中國的文化。我的宿舍里燈籠、窗花、中國結都是我親手掛的。”在這個春節,他專門穿了一件紅色唐裝給遠在家鄉的父母拍攝了一段祝福視頻。“5年沒有回家了,很想念他們。現在,我能夠親身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體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件非常難得也有意義的事情。我要努力學習,做中國文化傳播的使者。”他說。(記者齊卉文/圖)

  工地過年:愛在身邊 暖在心間

  541國道紫陽和平至高速公路引線二級公路改建工程現場。

  2月14日,大年初三,紫陽縣城關鎮和平村沐浴在立春后的暖陽中。541國道紫陽和平至高速公路引線二級公路改建工程的項目工地上,吊機正在工作,戴著安全帽的制梁工人熟練地進行箱梁鋼筋加固工作。“國道541紫陽段二級公路改建工程是整個工程很關鍵的部分,紫陽段貫通了,石(泉)紫(陽)嵐(皋)三縣高速才能實現貫通。由于地質條件差,山區施工難度非常大,經過專家多次考察,出于安全考慮,線路必須進行改道。”紫陽縣國道541援建辦副主任鄧存軍告訴記者。

  改道,意味著把工程重點轉移到河對岸,那么修橋便成了當務之急。當天,修橋所需的12片預制梁已經完工5片,剩下的工人們在加緊趕制。“年前我們就在加班加點趕工。因為連通兩岸的橋不盡快修起來,后面的施工進度都要受影響。”勞務公司經理康建華說。

  康建華來自四川儀隴,今年留在工地過年的21名工人大部分都是康建華的同鄉。“他們選擇留在這里過年,一方面是響應政府就地過年的號召,一方面也是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康建華說。

  項目2017年6月開始施工后 ,康建華和妻子就一直在工地。妻子主要負責做飯等內務。有時康建華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妻子也會幫他。

  離工地不遠的生活區,活動板房的門上貼著大紅“福”字,一名背著孩子的女工將臘肉、豬蹄等依次掛在院壩通風處。女工的丈夫楊俊松就在不遠處忙碌著。楊俊松的妻子去年生下兒子后,便抱著孩子跟楊俊松從儀隴老家來到工地,專門負責家務。“每天收工回到房子里看見兒子肉嘟嘟的臉,吃上媳婦做的飯,那一刻我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說到此,楊俊松看看妻兒,眼里盡是幸福。

  今年40歲的楊俊松很早就離開老家外出務工,跑過很多城市,不過回家過年一直是他特別看重的事。“從前過年,無論如何都要趕回老家團圓,這不僅僅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也是我盡孝的一種方式。”楊俊松說,“不過今年確實情況特殊,國家提倡就地過年,我一想也是,如果帶著孩子回老家,路途中還是有風險,不如一家人就在紫陽過年。”

  第一次在外過年,除了妻兒的陪伴給他帶來莫大的安慰外,縣上部門領導還送來了別樣的溫暖。“年前,縣上援建指揮部的領導來工地慰問,給我們帶來了新年禮物,讓我們安心過年。”楊俊松指著活動板房里堆放的米面油說。

  工地上,除了來自四川儀隴的工人,還有來自河北邯鄲等地的工人,他們都選擇就地過年。對于他們而言,回鄉是一種情感,而留在工地更是一種堅守。

  “今年國家又出臺了保障農民工就地過年的好政策。我們不僅有家人掛念,國家時時刻刻都把我們放在心上呢!工地就是一個大家庭,除夕那天,我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跟在家里一樣熱鬧。”康建華說。

  “農民工為縣域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多貢獻,我們不僅要讓農民工過個溫暖祥和的年,更要常抓不懈地維護好包括農民工在內的每一位勞動者的權益。”鄧存軍說。(記者陳嘉文/圖)

編輯: 張潔

相關熱詞: 春節 疫情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