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社榮
□ 記者 滿淑涵/文 實習記者 白瑤/圖
“我們一定要把保障的底兜牢,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排憂解難。”鏗鏘話語折射濃厚“民生情懷”,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的“民生篇”扎實有力。
民生為本,民政為民。作為承擔社會建設兜底性、基礎性工作的重要部門,過去一年來,省民政廳圍繞“三個聚焦”,履行“三基職責”,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堅決打好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兩場硬仗”,有力服務全省追趕超越大局。
“十四五”大幕初啟,陜西民政如何用心用情增進民生福祉?省政協常委,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郭社榮在省兩會接受采訪時表示,將通過實施多元化養老服務、城鄉社區服務、救助管理機構提升改造等“六大工程”,實現特殊困難群體基本民生保障更有力度,社會治理更有質量,基本社會服務更有溫度,推動新時代陜西民政事業追趕超越、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兜底保障筑牢防線
2020年,按照守住脫貧攻堅“最后一道防線”總要求,省民政廳以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和“三排查三清零”“對標補短”工作為抓手,以未脫貧人口、脫貧監測人口、邊緣人口三類人群為重點,省市縣三級聯動開展四輪全覆蓋排查,全面落實“分類施保”“漸退幫扶”“單人保”等政策,確保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范圍。
為防止新的致貧返貧問題發生,省民政廳出臺《陜西省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推動全省所有村(社區)建立主動發現快速響應隊,建立“平臺+核對+e救助”三位一體兜底保障防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對困難群眾進行動態監測,實現閉環救助。疫情期間,省民政廳還通過暢通社會救助熱線、簡化辦理流程、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實施網上辦理等措施,有效發揮民政兜底保障作用。
郭社榮表示,今年將繼續完善社會救助動態監控系統功能,建立防返貧兜底保障長效機制,推動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近期,計劃開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回頭看”,健全完善民政防返貧監測預警和基本生活救助機制,推動建立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基層治理創新有為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為了將民政便民惠民政策落實落細,省民政廳以民政部“金民工程”為龍頭,建成民政數據中心、民政業務管理平臺和民政公共服務平臺,開發推廣“民政e救助掌上辦”“碼上辦”等服務,讓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庚子之初,在疫情防控最緊迫之時,省民政廳牽頭成立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社區防控工作組,先后制定社區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治12個指導性文件和防控工作指南,實現全省社區疫情防控知識宣傳、隱患排查、環境整治“三個全覆蓋”。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階段后,省民政廳將城鄉社區、民政服務機構防控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按照閉環管理要求,細化防控措施。同時,推進資源要素下沉,將人力、物力、財力向基層傾斜,增強社區和民政機構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韌性。
郭社榮表示,新的一年,省民政廳將不斷深化社區治理,深入開展“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完善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持續推廣“四民工作法”,加快建設“一刻鐘社區服務圈”,使“院落會議”協商議事、“黨建引領·三治融合”社區治理體系等一批具有陜西特色的城鄉社區治理經驗更具亮色,通過創新治理,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和社會資源。
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這是黨的文獻首次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具體怎么干?立足陜西實情,郭社榮認為,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準確把握全省養老服務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另一方面,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努力開創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截至2019年底,我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702.37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8.12%。解決好養老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民生大事。
“十三五”以來,我省機構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累計達到960個,覆蓋32.5%的城市社區,農村互助幸福院累計達到13825個,覆蓋81.65%的行政村,養老床位達到27.6萬張;西安、寶雞等8個地市獲批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咸陽市“時間銀行”養老服務新模式入圍“2019中國改革年度案例”;養老服務人才培訓計劃持續實施,已累計培訓養老護理員2萬余名。
針對我省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資金投入不足,養老服務產業鏈尚未完全形成等問題短板,郭社榮表示,今年將加快建設“一院一站一中心”嵌入式養老服務網絡,推動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志愿者為主體、互聯網+養老為支撐的居家養老服務建設,提升銀齡幸福感。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