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寒潮來襲,北方多地最低氣溫創下入冬以來新低。1月7日早,西安市戶外溫度跌至零下10攝氏度,環衛工人郭琦戴上厚厚的手套開始一天的工作。
郭琦的作業區域為西安市雁引路南段。“這一帶渣土車比較多,每天不但要清掃大量灑落在路上的泥土等雜物,還要清理多處損壞路面,工作量挺大。”當被問及冬季戶外工作有沒有領過低溫津貼時他說:“聽說過高溫津貼,但沒聽說過低溫津貼。”
近日,在西安市曲江新區雁引路上,環衛工人正在清潔道路上的渣土。(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馬少培 攝)
每年冬天,關于低溫津貼的討論都會引起社會關注。2004年國家相關規定提出的“低溫津貼”為何遲遲不能到位?戶外工作所需的保暖、防護用具是否配齊?寒冬中堅守的戶外勞動者什么時候才能感受到這份“暖意”?
低溫津貼是什么?
大部分戶外工作者表示沒聽說過
從事環衛工作4年來,郭琦每天從事戶外工作8小時,每月工資3050元。“沒有領過低溫津貼,冬天御寒主要靠穿得厚,有時候氣溫太低工服洗了不干,還影響第二天工作,希望能給我們再發一身方便換洗。”
所謂低溫津貼,其實和高溫津貼一樣,是在特殊工作環境下的津貼,為補償勞動者特殊消耗而支付的補貼,屬于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1994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低溫作業分級》,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氣溫等于或低于5攝氏度的即為低溫作業。按工作地點的溫度和低溫作業時間率,低溫作業分為四級,級別高者冷強度大。
“我們公司配備的御寒物資還算齊全,加厚大棉襖棉褲、手套、皮鞋,即使氣溫到零下10攝氏度也沒覺得冷,但低溫津貼還真沒聽說過。”在西安市南三環曲江立交附近從事清潔作業的趙凱說。
快遞員薛嘉也從未聽說過這項補貼,與趙凱不同的是,他甚至沒有領到過御寒物資。“現在快遞公司很多業務都承包給了個人,我們都是在為個人打工,現在身上穿的工服還是很早以前任職的公司發的。”記者采訪的十多位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小哥等戶外工作者均表示對低溫津貼沒聽過、不了解。據去年上海市一項7000多名職工參與的線上調查顯示,84%的受訪職工從未聽說過低溫津貼。
近日,在西安市曲江新區雁引路上,環衛工人正在清潔道路上的渣土。(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馬少培 攝)
關于低溫津貼
省政協委員曾提出提案
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低工資規定》中有明確提到低溫環境的津貼,即按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溫、低溫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2006年出臺的《陜西省最低工資規定》(省政府令第109號)第四條也規定:最低工資不包括“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的津貼”。
“兩項規定明確了高溫、低溫屬于特殊工作環境,應有相應津貼。”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省總工會副主席張永樂在《關于出臺低溫津貼政策規定的建議》中指出,目前,我省夏季高溫不但有降溫費,而且有高溫津貼,且已落實到位,但卻沒有低溫津貼的相關政策和規定。他建議,應研究制定并出臺關于發放低溫津貼的政策和規定,明確我省低溫津貼發放的條件、標準及時間范圍。
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地區和城市在制定最低工資標準時都提到了低溫津貼,且表示“低溫津貼不計入工資”。但這項補貼該在什么條件下發放,發多少,并沒有詳細規定。
2013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出臺了高溫高寒天氣室外作業的高溫高寒崗位津貼支付標準。根據標準,凡是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25℃(含-25℃)以下高寒天氣室外連續作業4小時(含4小時)以上,勞動者可領取每個月230元的高寒崗位津貼。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對張永樂委員提案答復中表示,關于低溫津貼,國家目前沒有明確政策,且在2018年要求各地嚴禁自行出臺政策發放津貼補貼。
專家建議
根據具體情況細化保障措施
研究顯示,受環境低溫影響,低溫作業人員的作業協調性,操作功能隨溫度的下降而明顯下降,長時間低溫環境作業易引起凍傷、體溫降低,會對人的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中樞神經系統以及骨關節產生危害,引起相關性疾病,嚴重的甚至造成死亡。
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安全監管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總工會聯合對《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進行了修訂,將“低溫”與“噪聲”、“高溫”等15種“物理因素”同時列入“職業病危害物理因素分類目錄”中。
(網絡圖片)
低溫津貼在政策上一時難以解決,有些地方試圖通過別的方面來保障低溫作業人員工作環境或推動津貼落實。
北京市2016年10月發布的《低溫作業和冷水作業職業衛生技術規范》規定,低溫作業人員工作場所附近應設置休息室或取暖室(棚),并對工作場所的環境溫度進行定期監測,對低溫防護設備、設施進行定期維護,并為低溫作業人員提供含糖飲料等熱飲以及富含營養、高能量的熱食。
2017年,上海環衛行業經過集體協商,建立了一線職工低溫天氣下露天作業的津貼制度,從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給環衛一線職工發放低溫津貼,標準為每人每月200元。
“不同地區差異較大,所以從國家層面來制定標準不好掌握,但確實由于天氣原因增加清潔、道路養護等室外作業難度的,各地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確定補貼方式。”省社科院研究員方海韻認為,對于室外作業人員勞動保障,不能囿于氣溫達標的“一刀切”方式,雖然國家嚴禁各地自行出臺政策發放津貼補貼,但勞動者所付出勞動強度和時間超出正常工作量,就應該享受到補貼。“現有8小時工作制等勞動政策的貫徹落實同樣也很重要。”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會鼓勵低溫天氣室外作業的行業和企業通過開展集體協商,建立符合行業和企業特點的低溫天氣下室外作業人員低溫津貼,對發放條件、發放范圍、發放標準、發放時間等進行約定,并建立健全防寒制度,完善保暖設施設備,開展送溫暖活動,強化低溫作業保護措施,切實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減少低溫天氣帶來的職業危害。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郭琦、趙凱、薛嘉均為化名)
各界導報記者 唐冰 實習記者 馬少培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