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人員戴上腦電帽,坐在電腦前,認真盯著屏幕,沒有進行其他任何操作。在另一側的地面,3架無人機緩緩起飛,不時變換隊列,并迅速在空中完成疊飛、翻轉等高難度動作,整個過程平穩有序
你可曾想象,當你年邁到齒落舌鈍、步履蹣跚時,家里的機器人小伙伴會想你所想,主動為你取物、倒水,甚至帶你出門曬太陽。物我“心”有靈犀的“意念控物”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10月31日,記者從西北工業大學了解到,該校謝松云教授團隊在腦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率先實現了人腦與AI相結合的雙智能控制,使“意念控物”成為現實。
“意念控物”是指通過腦電檢測設備采集腦電波,然后用計算機對腦電進行解讀,提取腦電特征后,再通過編碼形成控制信號,進而實現對相應物體的控制。
在西北工業大學神經信息實驗室的實驗現場,記者看到實驗人員戴上腦電帽,坐在電腦前,認真盯著屏幕,沒有進行其他任何操作。在另一側的地面,3架無人機緩緩起飛,不時變換隊列,并迅速在空中完成疊飛、翻轉等高難度動作,整個過程平穩有序。這是謝松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腦機協同無人系統控制技術。
謝松云介紹,這項技術充分發揮“人腦智能快速認知與決策”和“人工智能高速計算與處理”的各自優勢,通過腦機協同共同完成控制任務,提高系統速度和穩定性的同時,降低人腦負擔。操作人根據實際需要用“意念”發出控制指令,就能輕松完成無人機編隊模式的轉換任務。
這一幕看似輕松,卻是實現“意念控物”的重大進步,凝聚了中、德、英多國科研團隊近20年的心血。2002開始,謝松云團隊先后與柏林工業大學、夏洛特醫學院、肯特大學相關團隊聯合攻關,向阻礙“意念控物”應用的世界難題發起挑戰。多方共同建立了陜西省腦機一體化及其無人系統應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西北工業大學中德神經信息聯合實驗室等研究平臺,開發了多種腦特征聯合誘發的腦控技術,實現想象、視覺、眨眼3種模式聯合誘發,12個腦特征的提取與識別,相關技術取得國家發明專利10項。
在此基礎上,團隊創新性地提出將意念與AI相結合實現腦機協同雙智能控制的新技術,研發出多套腦機協同控制系統,實現了大腦與機器之間的有效交互。該技術可廣泛應用于無人駕駛、醫療輔助、助老助殘、救災救援等多個領域中。
探索無止境。“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的目標是進軍世界科技前沿,挑戰不可能,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謝松云表示。(記者 張梅)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