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商洛市山陽縣漫川關鎮北枕秦嶺,南依漢水,群山環繞。作為陜鄂相交的門戶,這里自春秋時起,就是秦楚紛爭之地。千百年來,烽火不息,也讓世代生活在漫川古鎮的人們更加認識到和平生活的不易。
10月14日,2020“統戰宣傳基層行”采訪團一行走進漫川古鎮社區。天色近晚的古城街道,深秋細雨浸潤著斑駁的青石板路,沿街商戶整理著擺放在外的攤位準備結束一天的營業,下了課的學生走出校園,三五結伴嬉笑打鬧著回家……這個回漢群眾雜居的小鎮,一派安詳和樂的生活景象。
馬村童和安義梅夫婦倆在鎮上經營一家泡饃館已經有30個年頭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和鎮上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兩口子的日子和生意越來越好,餐館樓上新開辟出的六間民宿客房在旅游旺季時時常滿房。
“比起10多年前,收入最起碼翻了一番。”說起現在的生活,安義梅用“天翻地覆”來形容。除了經營生意,兩口子的泡饃館還是鎮上的“矛盾調解室”。“沒有解不開的疙瘩、化不開的矛盾。過日子嘛,難免會有些生活上的小矛盾,我們來坐下說一說,就都過去了。”
小小調解,折射出古鎮生活的和諧團結。而在這里,不論是回族群眾,還是漢族群眾,大家早已親如一家,無論誰家有事,彼此之間都是有求必應,相互幫助。逢年過節時,居民間相互走訪問候,鄰里之間親如一家。
幾年前,丈夫患病去世后,62歲的回族老人白廣蓮身體狀況也逐漸變差,除前后住院治療花了一大筆醫療費外,平日里也要靠藥物維持身體健康。“政府政策好,各項補貼老人都能享受到,生活基本不是問題。”安義梅說,由于白廣蓮老人獨居生活,經常會有不便之處,平日里都是周圍鄰居幫忙照顧著。“在我們這,真正是鄰里一家親。”
據介紹,古鎮社區回族居民十戶九商,從事餐飲食品加工、民宿客棧經營等行業,售賣玉米鍋巴等各類土特產,戶年均收入可達6萬元以上。2017年,為促進回族居民在古鎮社區發展產業,當地政府專門出資對街道商鋪進行了仿古外立面改造,大大提升改善了古鎮形象。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始以來,古鎮社區黨支部緊緊團結各民族,協商共治,拉起手來,致力脫貧。截至目前,已經脫貧71戶218人,包括白廣蓮在內的剩余貧困戶9戶26人,預計在今年全部脫貧。
展望未來,古鎮社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社區將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繼續大力發展培育少數民族聚集地的特色優勢產業,合力創新方式方法,把產業興起來,讓回漢居民的腰包鼓起來,日子紅火起來。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