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陜西火了。除了西安旅游熱度排全國第二之外,還因為一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作為電影七個獨立故事中的一個,《回鄉之路》單元講述了陜北治沙人喬樹林,用沙地蘋果項目帶領鄉親們先治沙再致富,將沙漠變成綠洲的動人故事。
影片中黃沙漫天的景象,真實反映了當年陜北毛烏素沙漠的模樣。為了讓孩子們不再被沙暴困擾,為了讓沙漠重新長滿綠樹,上世紀50年代以來,大規模的生態治理在這里展開。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榆林的植被覆蓋率由最初的3%提高到70%,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幾代治沙人矢志不渝的不懈努力,使得陜西的綠色版圖向北延伸了400公里。
“綠水青山”來了,“金山銀山”也跟著來了。這些年,榆林風沙區大棚種植、育苗、沙漠旅游等蓬勃興起,全市從事沙產業的企事業單位150多家,年產值4.8億元,從業人員10萬余人。而這只是陜西綠水青山畫卷中的一幀。
10月3日,盡管下著雨,但漫步在長安區中央公園中的人并不少,有人撐傘漫步,有人用手機記錄下這滿眼的清幽自然。無論置身哪個角落,都能看得見綠,望得見水。家住附近金堆城小區的張建國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以前氵皂河是一條排污河,又黑又臭,現在竟然變成清水河,還修成了這么漂亮的公園。
2019年以來,西安市將全域治水與公園城市、花園鄉村建設統籌推進,加快氵皂河、潏河、滈河等河流水生態修復,一批又一批的城市公園建成開放。以長安區為例,長安公園、樊川公園、古樂公園等城市公園已經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等打卡勝地。
東風吹雨過青山,決勝景致滿長安。目前全省共建成自然保護區61個,總面積11455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5.57%。幾天前,生態環境部公布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名單(87個),陜西共有3個縣入圍,分別為寶雞市太白縣、漢中市留壩縣和安康市嵐皋縣。至此,全省共有8個縣獲此殊榮。
如今,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間,無論是步行還是驅車,公園、綠樹、田野、河流,總會有不同景致映入眼簾。這5年來,陜西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在全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美麗陜西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記者 石喻涵)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