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孫高菊)9月24日,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李九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楊凌示范區已全面完成區內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實現了83戶、117人全面脫貧。
作為首個國家級農高區,近年來,楊凌依托農科教資源優勢,助力全省脫貧攻堅,以秦巴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通過幫產業、幫人才、幫技術、幫市場,引領柞水、鎮巴、紫陽等11個深度貧困縣區農業產業發展,實現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取得良好成效。
幫扶特色產業搭建快銷平臺
李九紅介紹,楊凌為每個貧困縣區確定了2至3個重點幫扶產業,在柞水建成中藥材示范基地300畝,建成設施木耳大棚49座共31畝;先后在城固、洋縣、西鄉、商南等地建立了9個“陜南山地獼猴桃試驗示范基地”,幫助陜南地區獼猴桃種植面積發展到15萬畝,年經濟效益超過12億元;創新采取“專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示范基地+農戶”的產業服務模式,助力陜南茶葉面積發展到281.5萬畝,產量達到13萬噸,產值超過178億元,無性系良種茶園占比從不足1%提升到32.04%。
在拓寬銷售渠道上,楊凌通過發動區內企業帶動幫扶,積極推進消費扶貧。在柞水開展的“楊凌人·柞水情,消費扶貧暖人心”倡議活動中,累計銷售柞水扶貧產品超過300萬元。2019年農高會期間,免費為柞水提供農高會展位,實現銷售額50余萬元。同時,發動電商產銷幫扶,組織各類產銷對接活動12期,為貧困地區農產品搭建起快捷通暢的銷售平臺。
培訓專業人才傳授先進技術
楊凌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培訓農業專業人才,傳授先進技術助力脫貧攻堅,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訓100場、6000余名學員;組織區內農科專家到田間地頭開展現場培訓,累計培訓44554人次;強化楊凌示范區農民技術職稱證書考核認定,1849名貧困縣區群眾獲得楊凌農民技術職稱證書。
為促進當地產業實現提質增效,楊凌針對11個深度貧困縣區,每個縣區組織1支專家服務團,對當地主導產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為方便群眾掌握使用農業實用技術,精心選擇了中藥材、茶葉、黑木耳、木瓜等14個陜南共性或特色產業,編制印成通俗易懂、小巧便攜的口袋書,面向貧困縣區免費發放,農民朋友可以通過掃描書底二維碼,觀看小視頻學習農業技術。目前,已修訂口袋書2版,印刷1萬多套、發放15萬余冊。同時,利用推出的“強農”APP客戶端和楊凌農高會,將楊凌的品種、技術、模式等推廣到扶貧一線。
發揮科創優勢服務“3+X”工程
2018年,陜西實施“3+X”工程,推進產業脫貧助力鄉村振興。
在培育新品種上,研究出了瑞陽瑞雪、秦脆秦蜜等新品種,其中,瑞陽瑞雪是具有自主產權的蘋果新品種,也是黃土高原主推品種。培育了獼猴桃一系列新品種,特別是臍紅,在陜西種植具有雄厚的優勢和推廣的價值。
在新技術推廣方面,楊凌主要推廣“3+2”技術。在新業態示范方面,重點推廣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科技推廣取得好的品質和收成的農產品,通過楊凌電商產業園,打上楊凌科技元素,為農產品賦能,提高附加值,以此增加貧困地區農民收入。
楊凌不斷探索農業示范推廣模式,將扶貧觸角伸向基層的“末梢神經”。截至目前,楊凌在全國18個省(區、市)建設示范推廣基地,實現省內56個國定貧困縣、秦巴山區75個貧困縣全覆蓋,建立了344個、覆蓋18個省區的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基地面積超過9000萬畝,5000多項農業高新技術走進了千家萬戶。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