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實習記者 劉凡銆
今年5月27日,藍田縣一名13歲女生在校內被4名男生侵害;7月11日,大荔縣一名六年級學生受到同校4名男生蒙頭毆打、潑冷水、用刀具劃等欺凌;9月13日,廣東省吳川市一名13歲女生在樓梯間遭到5名在校女生毆打。又是一年開學季,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再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
“看到這條新聞時,真的不忍點開視頻,孩子到底做錯了什么,讓同學這么傷害。”西安市民田萍說,面對頻繁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除了尋求學校保護之外,學生更要學會自我保護,大膽向校園欺凌說“不”。
提及校園欺凌,西安市民張敏心中一直有一道抹不去的傷痛。2015年,她的兒子在西安某小學讀五年級,被班里四個男孩子圍堵在廁所索要生活費,并給嘴里塞紙片,給孩子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雖然經過心理治療,但孩子還是害怕去學校,無奈之下只能給孩子轉學。
“作為家長,我們不可能24小時陪在孩子身邊,只能幫助孩子遠離校園暴力。”張敏說,家長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心理教育同樣重要,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欺凌,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采訪中,多位家長都表達了對校園欺凌問題的關注,希望全社會共同關注,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發生。
研究表明,校園欺凌對受害學生的身心會造成嚴重傷害,被欺凌者患抑郁癥的概率是常人的4.8倍,自殺概率則高達18.5倍,此外,還會引發情緒失控、頭痛、失眠等慢性疾病和問題。有的受害者甚至在未來也可能成為欺凌者,反向攻擊他人,也可能誘發極端行為,如自殘、自殺等。
校園欺凌,一直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2016年,為摸清我省校園欺凌的基本狀況,構建有效的規制和預防體系,共青團陜西省委先后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在全省青少年中開展了為期四個月的專題調研。
什么因素導致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頻發?據共青團陜西省委調研報告顯示:主要包括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內因在于青少年心理建設薄弱,辨別能力、控制能力弱,表現欲強,易受他人教唆和誤導,法律意識淡薄。外因在于國家、學校現有治理制度、措施、機制有漏洞,法律懲罰力度弱,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法治教育存在短板,重應試輕素質等。
為此,共青團陜西省委建議,要建立、健全和落實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報告制度,建立早期預警、事中處理及事后干預等機制;健全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領導小組,構建科學合理、運轉順暢的不良行為青少年轉介制度,完善地方立法,實現對校園欺凌和暴力治理的法治化;建立校園強制報告制度,加強預防教育,不斷健全學校治理機構。
近日,民政部印發通知,提出設置統一兒童救助保護熱線號碼12349,并確定在江西省、陜西省等省(區)市開展兒童救助保護熱線試點。通知要求,各地要以地級市為熱線服務范圍,打造“一站式”困境兒童救助保護熱線服務綜合平臺,解決兒童幫扶訴求發現難、報告難、干預難、聯動難、監督難等問題。
9月4日,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在提交的一件社情民意信息中也發出呼吁,建議及時預防校園霸凌。
“每一起校園欺凌事件讓人看了都很揪心,預防校園欺凌刻不容緩,亟須政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預防。”省政協農業農村委在分析校園欺凌事件原因時表示,校園欺凌事件多發生在農村地區的寄宿制學校,由于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缺少對孩子的日常管教和溝通交流,導致一些孩子產生抑郁、過度內向等心理障礙;現有法律法規對于未成年人的處罰不夠明確,學校管理缺乏有效監管,事情發生后,只能以違反校規來處理,震懾力度不大,加之受網絡負面信息影響,導致部分校園欺凌行為肆無忌憚。
省政協農業農村委建議,要加強家庭教育宣傳引導,加強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把法治宣傳教育納入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從源頭上斬斷不良風氣對學生思想的侵襲;健全校園欺凌聯合調處機制,發揮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公安、基層司法所等人員的協調機制作用,做好預防工作;細化預防懲治校園暴力行為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手段對校園暴力行為進行干預和懲罰,不斷增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威懾力。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